久久看书>穿越重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70章 一品相公

其实对于临安朝堂而言,一位地方从五品的知州身死根本无足重轻,虽然柳州徐家是士族世家,但百余年来徐家日益凋敝。【】

顺宗朝时出过一位兵部侍郎。

如今朝内显赫人物仅有一位老人,在算半个清水衙门的大理寺累官至大理寺卿,高升无望,极可能在一年半载内致仕。

朝外,尚有西军都统制徐继祖,算是实权人物,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因金鱼山溃败流寇的旧事,如今枢密院狄相公对这位西军都统制多有不屑。

其余徐家子弟,大多在各部门或者地方出仕,皆无出彩之人。

徐继业的死,原本无人深究。

之所以还是能引起朝堂喧哗,只不过北镇抚司掺和到了其中——牵扯到北镇抚司便可能涉及异人,大凉朝野谁不知道女帝陛下对异人的态度。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所以别看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只是正三品,在朝堂上可敢硬撼尚书省相公,枢密院狄相公看着他也得礼遇三分。

况且三年前已有旧例。

江陵府一位知州窝藏异人常遇春,被北镇抚司朱七所杀,那位有着“大凉青花”之称的知州还是当朝相公的得意门生,事后陛下也没惩办朱七,只是用个一品文散官安抚了那位相公。

不过这一次徐继业之死,还伴随着扇面村被屠村一事。

自中兴之主孝宗大刀阔斧抛弃“文人共治天下”的祖策后大凉文武并盛,但大凉读书人并没有丢掉气节,那句出自先贤范文正之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依然是大凉文臣的初心。

北镇抚司竟然屠村三百余人,着实骇人听闻。

第二日大朝会时,先是有当朝尚书右仆射宁缺出列参了一本,并顺便就此事弹劾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其后参知政事谢韵等一堆显赫文臣附议。

“大凉青花”那位恩师,当朝左相却罕见的沉默。

女帝陛下面无表情,说了句再议,将此事暂时搁置,虽然一众文臣不满,但也知道这是女帝陛下极大的让步。

当年朱七杀大凉青花一事,有人参奏弹劾,直接被女帝陛下一句“难道卿等为朕诛异人乎”给怼了回去。

散朝之后,各回衙门公事房。

大凉官人还是比较惬意,三天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四更便要出发,过丽正门后,在偏殿等候,待时辰到了再去崇政殿,有事议政无事退朝。

实际上大朝会上重要的国家大事,早在小朝会时,便由陛下和几位相公、三省六部的中枢人物在垂拱殿议定。

要不然崇政殿里上百人为事情吵吵闹闹和菜市场无异,成何体统。

所以大朝会一般不会拖过巳时,大多在辰时便结束,之后各回衙门公事房,府邸距离衙门近的,回家吃过午饭继续点卯应班,下午申时末便可回家,之后便是奢华糜烂的夜生活。

今日大朝会后,尚书省相公的公事房里气氛有些安静。

大宋左相,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师王琨气定神闲的坐在那里,面前摆放了棋盘,一个人执黑白子对弈,无人敢来打扰这位大凉第一相公。

王琨四十有三,以不惑之年的资历成为大凉第一相公,其仕途轨迹在天下皆被人津津乐道,可谓一段传奇。

顺宗朝时,十八岁尚未及冠的王琨科举中第,一甲状元,出任建康府一八品县令,两年而返临安,担任从七品的崇政殿说书一职,又两年,越阶而任职从六品的起居舍人,之后便是正六品的集英殿修撰、从五品的秘书少监、四品的秘书监。

顺宗驾崩那年,已是三品左散骑常侍。

至女帝登基,王琨一年之内历任从二品的御史大夫、正二品的参知政事,永安二年,谢琅那位老丈人,出身清河的崔氏相公从左相退下来提举洞霄宫,王琨取而代之,宰执大凉。

那一年王琨才三十四岁。

仅仅十六年时间,起于寒门的王琨便从八品县令到了一品相公,其仕途之传奇,羡煞无数士子,成为大凉读书人的偶像。

这十年来,右相、副相参知政事换了一茬又一茬,王琨的左相之位稳如泰山。

王琨出身寒门,或是早些年家境贫寒的缘故,身材矮小,纵然过了二十来年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依然削瘦如故。

王琨相貌普通,甚至还不如一般读书人,若是着便服走在街上,只会以为是位寻常人家的惧内男子,看似人畜无害,实则临安朝野谁不在背后称呼其为铁血相公,由永安四年的“清词案”可见一斑。

“清词案”使得当朝礼部尚书一家三十八人,外加三族共计五百六十四人,其中被问斩四百九十六人,剩下的男性发配边疆充军,女性送入军营充当营妓。

妇孺老幼无一幸免。

朝野无人不知,这件事是王琨的幕后手笔。

此刻王琨依然一脸淡然。

只是内心波澜起伏,今日大朝会,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宁缺,以及出身陈郡左谢,与吏部尚书谢琅一起并名陈郡双璧的参知政事谢韵,皆就扇面村被屠一事参奏北镇抚司都指挥使赵信。

看似和自己无关,实则矛头直指自己。

朱七杀大凉青花一案,赵信后来亲自登门拜访,其后便和自己有了默契,要不然朱七又怎么能安然活到今年。

今日女帝的态度让王琨有了警惕之心。

自女帝登基,自己圣眷不断牢坐相位,堵住了无数人仕


状态提示:70章 一品相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