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恐怖悬疑>诡狩>第521章 太医汪驴

诡狩第521章太医汪驴?“岐黄”二祖指的是皇帝和岐伯,相传这两位是《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典籍的著作人。桐君指的是桐君老人,古时药学家、黄帝的臣子,采药于桐君山,以擅长本草著称,被尊为中药的鼻祖。

医圣指的是张仲景,汉末向阳郡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杂病论》相当于一本临床操作手册、遇到什么的症状表现归纳起来用哪一条方治疗。书中的方后世称为“经方”,经典经验之方。想要成为中医临床大家,可以不看黄帝内经但一定得熟读伤寒论。黄帝内经属内功心法,那么伤寒论属则是实用绝技,因此张仲景被成为医圣一点都不为过。

历代的中医先贤还有很多,比如药王孙思邈、圣药李时珍等。

贞观年间,受一德高望重的老御医大力举荐,他的一个外门弟子王溥得以进入宫门。不过这位王太医在宫中呆了二十年,除了给一些低下的宫女、太监治疗了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之外,就再也没人靠近他半步。倒不是这位王太医的医术不精,而是他的来历颇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据传他是一位兽医。

早先年,这位老御医因丧回家守孝,这一礼节在古代又称为“丁忧”。

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守丧期间,前来拜访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老太医闲来无事,就挑选了几个不错的苗子,平时教授一些医家经典来打时间。

中夏的一天,村里的一名妇人被抬到了太医的家门口,请求帮忙医治。太医上前诊治了一番,只见这名村妇两眼上翻,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看迹象像是中毒,但太医先后切了腕脉、足脉、静脉,虽然心中倾向于中毒,却不知道中的是什么毒,一时不知道从何下手。

就在此时,人群外挤进来一个穷酸书生,此人穿一件土布长衫,一身的尘土,似乎是经过了一番长途跋涉。让太医惊讶的是,这人背着一个木箱,看那样子分明就是一个大夫。穷酸书生挤到人群前面,先是盯着妇人看了几眼,然后就把药箱当作凳子往地上一放,忽闪忽闪地甩着衣袖,解起暑来。

太医又前前后后地诊断了一番,却还是没有想出一个究竟,就在此时,他忽然看到那名穷酸书生轻蔑地一笑,背起药箱就要往回走。

“这位后生!”太医唤住了来人,“请问你可是有所诊断?”

人群里响起一阵议论声,谁也没想到,一位名副其实的太医居然向一个穷酸书生请教。

“敢问老先生,这妇人为何呕吐不止啊!”穷酸书生也对太医的谦恭态度感到意外,于是停住了脚步,恢复了几分谦逊有礼的样子。

“《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太医答道,“不过以老夫看来,这妇人却不似是中毒,而是火郁之,疡痱呕逆!”

“受教了!”穷酸书生又是一惊,态度又恭敬了几分,“太医您长居宫内,对一些乡野村病不甚了然,这妇人实是饮食不洁,病虫入胃肠所致!”

“哦!”太医一愣,这才唤过那名村妇的丈夫低语了几句,得到对方的许可后才用布帘遮挡,伸手在妇人的肚子上按摸了片刻,然后恍然大悟。

太医之所以没有断出病症,是因为他在宫中呆了太久,皇家饮食不可能会有不洁,再加上男女授受不亲,太医爱惜名声,一时没敢去碰触妇人的身体。

“来人!”太医唤过一旁随仕拿来纸笔写下了药方,“这是一方泻药,喝过之后就会便泻不止,等体内的虫子排除,疗养半日就好了!”

围观的老百姓并没有退出,而是等着看这位太医的手段是否高明。不稍片刻,药就被煎好送了过来,妇人饮下后被拉到了一旁。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妇人的丈夫就跑了过来,跪在地上给太医磕头不止,说那妇人果然排出了几条长长的虫子,现如今已经清醒了。

将乡民劝退之后,太医亲自将穷酸书生让进了书房,奉上好茶,尊为上宾。一番交谈之后,太医心里暗惊,虽然这个穷酸书生的行为有些粗鄙,但是对历朝历代的医书经典如数家珍,更对一些医案颇有建树,而这名穷酸书生就是王溥。

王溥是一个走访郎中,听闻这里有一位太医守丧在家,自知本身所学的都是一些民间散方才特意上门求教的。

“王大夫,我想请问一下,这虫子如此之长,寄宿体内肯定非一日了,但这种东西是如何被误食到体内的呢?”

“太医,小生可不敢担这‘请教’二字!”王溥对太医这不耻下问的态度也很是钦佩,“小子遍走各地,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见过几例,来源也很简单,有的是误引了不洁的水,有的是居家之所灶台不敬,而至于何来,还要详细探访一下才可知!”

太医一听登时来了兴趣,带着王溥去了那名农夫的家里。原来这家是一个卖豆腐的,北面是三间土房,西侧是做豆腐的作坊。王溥在小院里转悠了一下,就把视线落在了豆腐作坊那。豆腐作坊里垒着灶台,此刻正“咕嘟嘟”地煮着豆渣,旁边是一个石磨,石磨旁摆放着晚饭。

“你们一直都是把晚饭放到这石磨边上吗?”王溥问。

“是哩,有时候忙起来就忘记了


状态提示:第521章 太医汪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