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收集末日>第四百六十九章 刘备传(二)

——公元176年——

洛阳,一处豪华府邸的客房中。

刘备正在端详原本挂在自己脖子上一尊小小的木刻,白衣净瓶,莲台杨柳,虽然看上去是普通的观音菩萨,然而她却没有具体的面目,脸上除了少许起伏之外并未雕刻出五官来。

“玄德,你……信佛?”背后传来略显惊讶的疑问。

“家父信,”刘备答道:“他曾身患重病,痊愈后声称是被菩萨所救,故而让所有亲戚家人一同拜偈菩萨。”

“啧啧……”背后之人不置可否,绕到刘备身侧:“可菩萨为何没有面目?”

“因为木匠雕刻出面目后,父亲总是叫着‘不及菩萨万一’而令他们重雕,最终他们干脆不把面目雕出,结果父亲反而满意,”刘备偏头看看这名身高体壮,还比自己年长的同学:“伯圭兄,先生有说什么时候归来吗?”

“不曾,先生正忙着与其他大儒一起雕刻‘熹平石经’,让我们自学——”“伯圭兄”叫着:“可我们已经‘自学’了近两个月矣!”

熹平四年(176年),刘备年十五,因已经将涿郡私塾中先生所教学问尽数掌握,遂在父母的支持下外出游学,因其汉室宗亲的身份,再加容貌英俊,行事谦逊,气质谦和,各地学者都愿意指点几句,更有几个明显意动,打算收他为徒者。

对此,刘备机敏地在他们开口之前便主动说出他“外出游学是为了令自己有资格向同为涿郡出身的当朝大儒卢植拜师”之语,令那些学者既放弃打算,又不伤面子,毕竟,如果他们当真提出收徒而又被刘备拒绝,不但颜面大失,刘备也会被扣上个“狂妄自大”的恶名。

这种行为,虽然可能会因为虔诚向学而令卢植产生好感,但也有同样的可能被卢植认为是在对他施加压力,继而勃然大怒拒绝收徒——所幸,是前者。

卢植,字子干,声如洪钟,面目刚毅,文武双全,其时,因文功而官至博士,却因扬州九江有山越作乱,被拜为九江太守前往平乱,九江方平,庐江又乱,遂改任庐江太守。

至班师回朝后,加官为议郎,又同蔡邕、郑玄等名士一同修订雕刻《熹平石经》,对于收下的两名入室弟子,涿郡刘备和辽西公孙瓒,无意间便疏忽了一些。

公孙瓒,字伯圭,来自辽西郡数代皆抵御乌桓和鲜卑入侵的公孙家,原本是仰慕文武双全的卢植那“武”的部分而来,不料却在“文”的方面被频繁教导,虽然早入门墙,但即使是之前卢植前往扬州平乱,也并未带上他。

“伯圭兄勿急,我们既然成了‘入室弟子’,自然要比教导那些‘登堂弟子’更慎重。”刘备收起那菩萨像,劝道。

登堂入室,虽然多用于形容对某些事物的掌握程度,但它本身是两个形容师生关系的词语,各指“于大堂中在固定的时日统一听讲”和“可以住在老师家中因材施教”这两种状况,一般的游学者获得的指点都仅仅是“登堂”,而能够“入室”者,即为正式拜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指这等情形。

“我自然知之,先生对我俩和那些随意听听的游学者完全不是一种态度,”公孙瓒摇着脑袋答道:“然而我如今已经二十岁,家乡那些同辈的兄弟已经斩杀了不知多少异族,只有我寸功未立,心中十分不甘。”

“那么,我陪伯圭兄去洛阳街市走走,权当散心?”刘备向他笑道。

“你又要去‘沽名钓誉’?”公孙瓒斜眼看着刘备。

“伯圭兄说笑了,”刘备表情不变:“做好事不留名,怎么能叫沽名钓誉呢?”

————

洛阳东市。

“——好的,现在钉上铆钉,用绳索固定,再盖上毡板!”

“不愧是游侠大人!困扰了我们两天的修理工作手到擒来!”

“呵呵,修理马厩这种小事,我就算闭着眼……”

公孙瓒还想自夸两句,一转眼看到刘备面带微笑站在马厩边上,于是悻悻住口走了过去。

“你这家伙,不是要去替人寻找丢失的饰吗?”

“普通百姓的饰,仅仅是外表光鲜而已,几乎不值什么钱,只要在附近偏僻的小巷寻找一番,便顺利寻获了,”刘备应道:“这只是简单的推理,我的朋友。”

“啧……”公孙瓒皱眉打量刘备。

比起还需要进行乔装的自己,刘备仅仅只是换了件外衣,再改变一下表情和说话方式,就从一个温和的莘莘学子变成了自信满满的游侠,到底哪边才是真正的他,却是无从判断。

而且,正如刘备之前所说,从各个酒家接到任务委托后,他只肯让别人以“游侠”相称,而类似这样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游侠也不少,故而没有委托者感到奇怪,对双方来说,只要能把委托顺利达成即可。

洛阳位于天子脚下,为了防止“侠以武犯禁”,各处酒家中所有的委托都不会涉及政治和军事,至多会有“驻所人手不足,请游侠协助巡逻”这种程度的委托。

而刘备所说的“散心”,便是以匿名身份接取一些位于洛阳城内,且需时不长,由百姓布的委托。

“哦,是游侠七十五和游侠七十六的‘寻找失物’和‘修理马厩’委托,”东市酒家接取委托之处,掌柜接过两人的号码牌看了看:“确认顺利完成,合计获得三百钱,是否要换成银两或布匹粮食?”

“换成碎银,多谢。”刘备应道。

这种匿名执行委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九章 刘备传(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