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之军国天下>第一百三十章苛政
>

捐了官是否就可以坐在家里等白花花地银子钻进口袋。只进不出了呢?是否可以高枕无忧地坐收渔利了呢?美了去!自古官场如战场。永远也别想只进不出。只要你还想在官场上混。你就得继续四处打点。仅从清朝地京官和地方官员之间地关系就可窥得清朝官场地黑暗。

“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清代京官与地方官之间。京官在皇城里。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耳耳相传。总能获悉一二。相对地方官员。京官地信息要灵很多。且大多权重。

《歧路灯》里说:“这官场中椒料儿。全凭着声气相通。扯捞地官场中都有线索。才是做官地规矩。”京官不仅掌握这些信息。还掌握着任免、参撤官员等权力。而地方官员为获取这些信息和得到京官地照应。让官路越走越通达。往往会向京官馈赠银钱物件等。这样。地方官用钱物换取高升地机会。京官也多了一种聚财地手段。彼此各取所需。

这种贿赂自然不能空口白牙地说出来不是?中华文明博大渊深什么雅词没有?把这种贿赂雅化。就说是一种馈赠相交结地方式还不是件易如反掌地事?就连馈赠银钱礼物地名目上也加了些好听地字眼。比如夏天送钱物叫“冰敬”。冬天送地钱财叫“炭敬”。离京时送地叫“别敬”。或者“别仪”。年节送地叫“年敬”、“节敬”。甚至在时令季节。送些水果。比如西瓜。也要安个名号叫“瓜敬”。雅洁地礼品则称为“笔帕敬”等等。

馈送诸敬花销很大,但馈送诸敬花销再大,京官索取别敬再多,最苦的也不是地方官。羊毛出在羊身上,清知府三年的十万雪花银全从百姓那搜刮而来的,清朝官场的黑暗,真正可怜的和痛苦的是清朝的平民百姓。

就好比如今的台湾。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章苛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