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宋别>130 新归义军
艰难求生的汉人,最是关注中原的动向,恨不得早一点有个中原英雄来解救他们、维护他们!青塘高原就挨着西州,大宋统制的若羌县更是只与西州隔着一条干河床,程洲的‘英雄事迹’早就在西域汉人中间传遍了。

程洲此时手捻胡须,怡然自得。

在这大宋,下巴上没有一把长须可是算不得美男子的哟!

张宪看时间差不多了,在程洲眼神的授意下出面整理队形,控制了一下场面。

“夏国本来以西州的宗主自称,这次却主动找黑汗国和西州和亲,表明它是真的山穷水尽了!前两天已经派你们之中有些人充当斥候,去侦察过此地布防了。整个河西凉州,只剩下少数乡兵驻扎。”

程洲轻蔑的一笑:“你们猜猜沙州城有几人守门?——只有两名老卒而已!”

“附近的瓜州、玉门、酒泉皆是如此,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好机会啊!只要我们一举拿下河西,就可以连通大宋的兰州府、回归中原的怀抱。中原就能随时支援西域的汉人同胞,以后再没有人敢欺负你们啦!”

西州汉兵们沸腾了,他们都被这美好的前景鼓动起来。

“你们只要随我拿下此地,不仅可以借此保护你们西州家乡的妻儿,还能彻底翻身做主人。而收复汉家凉州故土的功劳,会让你们的事迹万古流芳、世代被子孙传颂!”

程洲把披风解开、随手一甩(张宪赶紧接住),向前跨步、两臂张开,气势笼罩全场!

“往年你们被异族驱使着当牛做马,现在有这么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你们跟不跟我干?!”

······

一片寂静。

程洲:完蛋。放了个哑炮?

这么尴尬的么······

“俺余得水愿意跟随您鞍前马后,至死无怨!”

“我耿驴儿誓死追随程少卿、谁犯怂谁没卵!”

“我瞿彪······”

“我······”

西州汉兵们争先恐后的表态,气氛热烈、士气爆棚。

程洲擦了一把冷汗:还好还好,刚刚卡住那么一下只是缓冲问题。可以认定了,余得水、耿驴儿这俩人就是人才、毋庸置疑,必须立即提拔!

———

程洲双手下压,止住呼声。

“我现在公布咱们的‘营号’——归义军!”

“大唐时期张义潮发起的归义军,华夏男儿谁不敬仰?今日我们重打‘归义军’的旗号,正是为了扬我汉家雄风、光复神州河山!”

余得水往地上一蹲,把耿驴儿架在脖子上举高高。

耿驴儿振臂高呼:

“汉家雄风!”

“光复河山!”

“归义军!”

“归义军!”

——

归义军主帅大帐。

“我命张宪带人制作了几面归义军大旗、和各部认旗,待会你们都找张宪申领。”

程洲召开新归义军军事会议。

“我以归义军主帅的身份正式划分部属、任命职阶。”

“命令;折彦璋为归义军副将、都统制。”

“杨再兴为前营指挥使、余得水为都虞候辅助。”

“陆文隆为后营指挥使、耿驴儿为都虞候辅助。”

“张宪为亲卫营指挥使兼领斥候队、瞿彪为斥候队队正。”

“玉萝姗为行军书记、参谋赞画。”

这些任命,都是程洲综合了资历和实际需求做出的安排,人事管理从来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考虑的因素很多。

比如杨再兴和陆文隆,他们俩可以说都只是挂职;实际操作中由副手执行具体军事行动,兵法战阵可不是他俩的强项。

程洲也不懂古代行军布阵,但是他懂‘管理出效益’!

把人才用好、放对位置,这比什么都重要。

当初何癫评价“程总管用兵深得韩信兵法精髓”的话,也不完全是胡乱吹捧。

为什么《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兵法》《吴子兵书》······这些兵书都能流传,而吕后一定要烧掉韩信著作的兵法?

因为:那些能够流传的兵书,都写的像哲学思辨、像名言警句,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

像很多历史上有名的葬送几十万大军的主帅,哪个不是熟读兵书的好学生?

那些兵书,学不学的好,全靠悟性和天赋。兵书一直都在那里,从中学出成绩的军事专家却屈指可数。

韩信的兵书不同在哪里?吕后为什么只害怕这一部兵书?

他的兵书明明没有了,怎么能知道内容呢?

——

可以的。

从韩信作为主帅的治军过程可以推断出来。

他最擅长的,不是阴谋诡计和韬略战法,而是‘将兵’!

例子就是韩信跟刘邦那次著名的聊天,‘多多益善’那句名言,其实本意是指韩信特别擅长管理、擅长治军。无论你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军队,交给我韩信,我都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些‘无往而不利’的精细化管理过程,才是韩信超越时代的思想精髓。

韩信把它写下来了,吕后看了,她吓死了,就给烧了。

因为,韩信的“兵法”,你只要对照着书上的汉字去施行就可以了。每个人都能成为军事家,每个人都是军神!

这太可怕了。

韩信的兵书就是一部治军操典,把韩信带兵的时候的每天流程都写下来了: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几点钟早操、士兵的动作规范、物品摆放····


状态提示:130 新归义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