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明鹿鼎记>【0792 资源分配】
及,他的“族亲在婆猪江等处”。

次年,猛哥帖木儿因积极协助明钦差裴俊刷,还被杨木答兀从开原引诱叛逃到牡丹江、绥芬河一带的“漫散军官”及兵丁,冲突中,杀死“野人”头目阿答兀。

同年闰八月,原为安乐州千户的杨木答兀,“纠合各处野人,即所谓“七姓野人”约八百余名人马”,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等人均被害,次子童仓被俘,房屋被烧毁,弟凡察等“俱各失所”。

事件发生后,朝鲜借机派兵进驻阿木河地区。

凡察向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诏令“野人”放还童仓,却不发兵问罪。

凡察在归途中往会李满住,满住力劝凡察迁来同注。

童仓被放回后,与叔凡察讨论今后大计,都有南迁之意,遂于1440年,正统五年,不顾朝鲜兵的阻截,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建州卫都指挥使李满往会合,住在三土河、婆猪江以西至冬古河地区。

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

凡察、童仓迁到婆猪江流域后。

1442年,正统七年,叔侄发生建州左卫“卫印之争”,即争夺领导权。

明廷为了平息纷争,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童仓为猛哥帖木儿正嫡,掌左卫,凡察掌右卫。

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

建州三卫中,据朝鲜史籍1451年的记载,时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如按每户5人计算,时建州三卫共有人口还不到12000人。

不过应当看到,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流域,或是童仓和凡察南迁婆猪江时,史有明文,建州卫和建州左卫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1440年童仓等南迁时,左卫部民“留居者过半”。

迁居婆猪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时虽只有1万多人,但由于他们在长期迁徙中患难与共,而聚居在一地后,因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

原来人数较少的建州左卫,当猛哥帖木儿后裔清太祖努尔哈赤登上政治舞台后,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东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后被他统一起来。

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河部;哲陈部,完颜部,栋鄂部,讷殷部,珠舍里部。

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

表明建州女真区域,东至鸭绿江,西抵抚顺市,南有辽宁县桓仁县境,北达图们江的广大地区。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但是,努尔哈赤原约诺米纳率兵会攻图伦城,而诺米纳背约不赴。

尼堪外兰又预知消息,携带妻子离开图伦城,逃至甲版城。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后胜利而归。八月,努尔哈赤攻打甲板城。

然而,先前背盟的萨尔浒城主诺米纳见尼堪外兰有明朝做靠山,势力较强,便偷偷地给尼堪外兰泄露了风声,尼堪外兰闻风辗转逃往抚顺附近的鹅尔浑城。

努尔哈赤再度扑空,遂收尼堪外兰部众后而还。

不久,诺米纳与其弟鼐喀达约同努尔哈赤会攻巴尔达城,努尔哈赤深知机会来了,便佯许盟约。

战前,努尔哈赤请诺米纳先攻,米纳不从。这时,努尔哈赤便使用预定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诺米纳。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取得胜利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

努尔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陈部界凡城,但因对手准备充分,努尔哈赤无所斩获。

当回师至界凡南部太兰冈之时,界凡、萨尔浒、东佳、巴尔达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赶来。

玛尔墩城之战的败军之将、界凡城主讷申、巴穆尼等率先逼近,努尔哈赤单骑回马迎敌。

讷申将努尔哈赤马鞭斩断,努尔哈赤回马挥刀砍中讷申后背,将其劈为两段,又回身一箭击毙巴穆尼。

追兵见主帅阵亡,呆立一旁。

努尔哈赤亲自殿后,用疑兵之计与其部属七人将身体隐蔽,貌似有伏兵一样仅露头盔。

对方失去主帅,军心不稳,又担心有伏兵,因此不敢再追。

四月,努尔哈赤再率绵甲兵五十、铁甲兵三十征哲陈部,途中遇界凡等五城联军八百。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努尔哈赤的五祖包朗阿之孙札亲和桑古里卸下身上的铠甲,交给别人,准备逃跑。

努尔哈赤怒斥二人后,与其弟穆尔哈齐、近侍颜布禄,兀凌噶四人射杀敌军二十余人。

敌军虽众,但畏于努尔哈赤一方之勇猛,士气大衰,纷纷溃逃。

努尔哈赤追至吉林崖,大获全胜。

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

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

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再攻哲陈部山寨,杀寨主阿尔太,又派额亦都攻打巴尔达城。

至浑河,河水因涨潮无法淌过,额亦都以绳将士兵相互连接,鱼贯而渡。

渡河后,额亦都夜袭巴尔达城


状态提示:【0792 资源分配】--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