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药田种良缘>319、立楚王为太子(一更)
么说也该轮到魏王头上,若是按照嫡庶,宁王才是皇后娘娘所出,乃正宗的嫡子。”

这话说得很直白了,如果真要立太子,只能从魏王和宁王这二人中间选。

弘顺帝:“呵呵。”

众人看不懂他到底是个什么情绪,心里都在揣测。

又有大臣站出来附议许丞相的话,说太子人选只能是魏王和宁王的其中一个。

那意思,只差大喇喇地说楚王不配当太子了。

弘顺帝:“呵呵。”

他们都是朝廷重臣,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皇上因为一时糊涂而选错了储君,因此内阁首辅带头先跪了下去,请皇帝三思。

弘顺帝呵呵够了,一把将御案上的折子扔到内阁首辅面前,怒火爆发,“你给朕念念,上头写了什么?”

内阁首辅颤巍巍地把折子捡起来,打开看了一眼,险些晕厥过去。

这个密折上,不仅有魏王和宁王在会试安插自己人的详情,还有他们几位大臣的黑历史,全都是实打实的证据,没一处是诬陷。

内阁首辅把折子传给其他人看,每传到一位大臣手里,那位大臣就得抖上三抖。

圣人都会犯错,更何况今日入宫的这几位都是吃了几十年盐米的老油条,就算明面上再干净,几十年的人生总有污点是洗不白的,而现在,他们洗不白的污点,就明晃晃地被人写在折子上,让弘顺帝瞧了个一干二净。

众人惶恐,等吴胜收了折子以后就伏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喘。

弘顺帝从吴胜手中接过密折,慢条斯理地合拢,看向地上跪着的大臣们,语气悠缓,好似刚才发怒的雄狮不是他。

“夺嫡之争如此激烈,皇子们竟然敢把主意打到科举上来,为了转移那几位皇子的注意力,朕深思熟虑过后,决定立楚王为太子。

诸位也都知道,老七文不成武不就,废是废了点,但他有个过人之处,死猪不怕开水烫,寻常有几个人对付得了他的?让他当太子成为众矢之的,一来可以转移注意力,二来,朕也好趁机磨练磨练宁王和魏王,看看这二位到底谁才是堪当我大魏储君的最佳人选。”

弘顺帝一说完,跪在地上那几位顿时明白了,齐齐松口气,站起身后,很是配合地强行扒拉了一堆傅凉枭的“优秀”出来,夸他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最后,所有人的意见达成一致——立楚王为太子。

弘顺帝也不麻烦了,直接当着这几位的面,亲自执笔写下立储圣旨,盖上印玺,只不过,没有当天颁布出来,而是等到了传胪大典。

——

五月初一这一日,所有贡生都到太和殿参加传胪大典。

王公大臣来的不少,参政的几位王爷,魏王、燕王、豫王和宁王都来了。

科举的事,他们都有参与,这会儿兄弟四人心思各异。

傅凉枭没怎么参政,原本不用来。

他是一大早被吴胜去王府催醒的,当时五更天都不到,听吴胜说弘顺帝让他入宫参加传胪大典,当场就不乐意了,拧着眉头,那股子骇人的阴戾,让吴胜这会儿想想都还后怕。

没等吴胜把话说完,他又撑着脑袋在座椅上睡了过去。

吴胜是三催四请才把这祖宗给接到宫里来的。

现如今站在皇子堆里,傅凉枭有些懒洋洋的,半晌不见大典开始就打哈欠了。

宁王看过来,“七哥昨夜没睡好?”

“五更天不到被人吵醒,能睡好吗?”傅凉枭淡淡睨他一眼,“本王平日里又没有多少政务要忙,通常都是睡到自然醒的。”

他那一副“让我来参加传胪大典是扰了本王清梦本王十分生气”的做派,让前头背对着他的燕王频频翻白眼。

多少人想来传胪大典没机会,却被老七说得一文不值,这混蛋,真想揍他一顿啊!

宁王看着傅凉枭,眼神恍惚了一下,偏过头,望向上面。

弘顺帝已经到场。

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大典正式开始。

由鸿胪寺官员宣读新科进士名单。

贡生们一听大典开始,全都揪紧了心。

“第一甲第一名,黄梓良。”

“第一甲第二名,庞彦磊。”

“第一甲第三名,周兴宁。”

为了让后头的王公大臣听清楚,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和探花,每个人念三遍。

后面的二甲每个人只念一遍。

“第二甲第一名,姚通。”

……

“第二甲第七名,丁文志。”

……

“第二甲二十八名,张旺。”

……

……

……

丁文志和张老头同时傻眼了。

当日殿试的题目,他们至今都还记得,散场过后也讨论了一下,都觉得能进二甲的希望不大。

丁文志属于改革派,但是为了不得罪弘顺帝,答卷上收敛了不少,不过总体思想还是有些激进。

张老头属于保守派,虽然琢磨出了皇帝出题的主旨,可是不敢那么答,怕一个不慎引得龙颜大怒,所以词句之间偏向本分保守,事后听其他贡生们一分析,觉得自己答得一塌糊涂,估摸着要被踹到三甲了。

因为题目太难,这二人是真没想过自己能进二甲。

当下反复确认了念的就是自己的名字,二人心情都有些激动。

傅凉枭漫不经心地朝着那二人看去。

一个张旺,一个丁文志,谁能想到这两个不打眼的学子,前世到了后期会是他的左膀右臂?

张旺是个大器晚成


状态提示:319、立楚王为太子(一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