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第一次人机战争>第四十三章
不在太平洋中的小岛上屯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熊波对于这些遍布大陆各处,建于战前的城市群没什么直观的印像,他根本想像不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不只是海上城市的士兵们,像李武扬和齐迹这些来自大型聚集区的人也从没有进入过这些被人类抛弃的建筑群当中。那里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同样陌生的。

但是这种陌生并不包括李易,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着父辈们进出这种废墟了。大陆上有专门靠这个维生的人,他们被称为拾荒者,因为他们说自己的工作是捡垃圾。

李易的父辈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拾荒者,他们和拾荒者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有家的,永远不会像拾荒者们那样到处流浪。

因为这个原因,李易当然也没办法继承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但是仅仅就职业能力来说,李易身边的人绝对够格被称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拾荒者,所以李易自幼耳熏目染,对于这个行当中的门道知之甚详。

通常来说,这些史前时代建造的城市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所以无论建筑物的密度还是随之而来的配套工程都非常完善。但是战后因为人类数量大幅减少,后勤支持能力减弱,无论是能源的供应还是人力水平都无法支持这样规模的城市存在,于是大量的城市被放弃,人们离开城市或者偏居一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重新收回失去的领地,只有那些曾经代表着旧日辉煌的钢筋水泥结构掩映在丛林草径之中。

见惯了国内那些被绿色包围的高大废墟之后,李易很惊讶的发现,现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废墟和国内自己熟悉的那些明显不同,这里的建筑物普遍低矮,这样即使还没有坍塌,也更加容易掩映在热带植被当中,而且因为本来的间距就很小,所以在被植物覆盖之后,很难看出从前的轮廓,从望远镜当中看过去,那就是一团混杂着不同深浅的绿色!

唯一让李易觉得可堪安慰的是,被炊烟标示出的人类活动范围集中在城市一角,那里靠近一条河流,用水方便,还算符合李易对于人类聚集区位置的基本认知。通常来说,在没有方便取水条件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生活。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朝野都认为在机器人统治下的人类过着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盼星星盼月亮的苦苦等待被自己的人类同胞拯救。但是随着双方战线不断的拉锯,各种情报汇集到高层面前,让他们开始认识的,这些生活在敌占区的人们与自己治下的普通平民似乎并无不同,更为讽刺的是,因为机器人不需要人类供养,所以对于占领区内的人类采取放养政策,不需要承担各种赋税和兵役的情况下,他们甚至比国内的平民过得还要好一些。

当然这些消息是不会得到公开的,晨曦也许知道,熊波就肯定不会知道,李易估计陆志超也不知道,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些罗伯人的合作者出现在面前时才会显得很惊讶,如果没有李易识破,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这种可能。

而李易因为一些特殊的渠道,对这些事略有耳闻,心里早就有所准备,这个时候也只是亲自验证而已。

按照最初的计划,天黑之后,五个人就会选择一条相对安全并且路径最短的路线通过这座城镇废墟,李易也的确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太阳落山前,一个意外出现了。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