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谢河畈>插班生

父亲用才华加努力,辛勤加汗水,因文学作品而改变自身处境的成功之路,作为生活之中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为袁秋华指示着一条人生之路。

《十月》,《中篇小说选刊》,《收获》,《小说选刊》,《萌芽》,《小说月报》,《花城》,《长江文艺》,《当代》,《作品与争鸣》,《民间文学》,《啄木鸟》,《大众电影》等杂志,袁焕轩一订就是十年。袁秋华利用空闲时间,宛如饥民扑向面包一样,每一期每一本都读六七遍,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悲伤落泪,读到动情处就猫在被窝落泪。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她仿写作文〈父亲的母亲〉,没想到题目被老师枪毙,改正为〈奶奶〉。

文艺杂志向袁秋华开启另一扇心灵之窗。看书养成生活习惯后,只要拿到手,她什么样的书籍,报纸,刊物都看,即使是字典也能看上半个月。阅读丰富了知识面和文学功底,给予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能力,她且像父亲一样,把习作各地投寄,在县报和市报,《武汉晚报》,《知音》,《芳草》,《今古传奇》,等杂志也偶有作品登场。

十五岁那年,在全地区的征文比赛中,袁秋华拿下第一名。由此可见,她偏科偏得厉害,初中老师对她也是关照有加的,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大众电影》,《青年一代》,《新华文摘》,《电影画报》,等时尚杂志,朝袁秋华展示七彩滨纷的城市生活,灯红酒绿的璀璨场景。百花奖,金鸡奖,每一届的得主,最佳男,女主角,及配角,还有提名,她都如数家珍。八十年代最出名的明星,国内的刘晓庆,陈冲,张瑜,斯琴高娃,杨在葆,达式常,郭凯敏,王心刚,及日本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高仓健,田中裕子,香港的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陈美龄,台湾的林青霞,王祖贤,美国的梦露,赫本,泰勒,费雯丽,白兰度,盖博等,她们的起家影片,走红影片,袁秋华都看过,原型小说也都看过。最大的震惊,来自〈庐山恋〉里归国女华侨的四十套洋装,和浑身扬溢的洋气,娇气,贵气,傲气,第一次让她意识到原来女孩,除了才华横溢,气质优雅,心胸坦亮外,也可以娇憨可爱,还可以温柔似水,甚至撒娇发嗲,原来男孩,除了像高仓健似的满面沧桑,眉宇之间总有一种抹不掉的优虑郁闷,眼神却又坚毅果决外,也可以阳光帅气,还可以温文尔雅,更可以温柔体贴,甚至嚎啕大哭。

袁秋华户口转入袁公馆,上学随后也转入十五中,读初二。她是插班生,同学期转入的插班生,还有一个男生,来自香港,父亲已故,母亲多病,在武汉市武警总医院当医生的小姨,就将他接到身边来照顾,他就是小李子。

袁秋华来自僻远乡村,小李子来自繁华城市,两人来来没什么共同语言,但同为插班生,都感受到原班同学有意,或无形的排斥,他们上课说普通话,下课说武汉话,两人都听不太懂,神态拘谨,一脸的羞愧。袁秋华说乡村土话,小李子说广东白话,他们听不懂,却会哄传疯笑,取闹嘲笑,笑得两人无地自容。同病相怜,两人便慢慢走近了。放学后,约到某地,守着收音书,两人苦练普遍话,还互相当小师傅,教对方学自已的方言。至于武汉话嘛,日常生活中家里,上学途中,逛街,菜市场,只要和当地人搭话,就能学着说,几个月过下来,两人已然烂熟。

乡村孩子上学晚,又没有幼儿园,袁秋华读小学一年级时,年龄已到八岁,再赶上小学添加了六年级,十四岁才毕业。初二时,已长到十六岁了,仅听年纪,在成人心里,她是大姑娘了。但袁秋华是早产儿,母亲怀到七个月时,挑水滑倒在地,摔了一跤,就把她摔出来了,体重只有三斤八两,光见骨架,还没来得及长肉,像只剥皮的猫。父母精心喂养,奶水不足,就喂牛奶,喂米糊汤,喂糯米浆,害怕她命不长,活不久。外婆说,“七个月的,活,八个月的,不活。这孩命大,没嘛事,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甭担心”。袁秋华的确命大,活下来了,也长大了。可由于先天气血不足,再加后天营养不良,她不仅体弱多病,还发育迟缓,看起来仍是十四岁的样子。

小李子是十三岁,高大壮硕,还带点婴儿肥,脸大,身肥,手短,脚粗,胖乎乎,肉嘟嘟,像狗熊。他比她高一个头,宽三分之二,两人一起玩耍,结伴上学,表面也看不出年龄差别。但内在的差别仍然巨大,先不说男女有别,也不说出身地域差别,又不说家庭环境差别,只说理想的差别。从国家级雪庵图书馆的捐建,袁世杰的儿女团聚欢庆,宣告家世显赫,后辈不弱起,袁秋华就想和祖辈一样,靠无与伦比的实力,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再出国深造,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然后学成回国,奋勇拼事业,一路披荆斩棘,历经风霜雨雪,最终成为一流的学者,或者一流的生意人。现如今她能够成为省城人,能够和城里孩一样,上学和生活,似乎时来运转,她当然要加倍努力,奋斗不止。可小李子呢,虽然男孩晚熟,贪玩,竟然对未来没有任何计划,生活没目标,留在武汉没关系,回到香港无所谓,学习没动力,考前十名不兴奋,考后十名没愁容,除了吃成胖子,就是玩成疯子。两人之间没有你追我赶的学友切蹉,只是一起上学的伙伴。

这种简单的同行


状态提示:插班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