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第五章 再次见老韩
/p>

“那平时有操练吗?”

“早就不操练了。我们当兵的不怕操练,那些当官的都不愿意吃苦,当然就不操练了。”

李亭叹口气,这个世道,果然是明朝末年。

第二天一早,李亭就在郑云九的陪同下,去见曾虎。

李亭进了大厅,施礼后,抬头看坐在正中的曾虎。

曾虎身躯高大,即使坐在那里也是十分魁伟,只是脸上的气色,明显的酒色过度,看起来萎靡不振的样子。如同的他名字一样,曾经为虎,现在却是猫一般。

郑云九一旁介绍过。

“你就是李亭啊?”曾虎脸上浮现一丝笑意。

“回大人,在下正是李亭。”

“你家人还好吧?”

李亭一楞,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他家人不怎么好,不过此刻不能这样回答。

“谢大人关心,家人都还好。”

“你父亲跟叶典史多年的朋友,来这里,就不是外人啦。下次见到叶典史,一定要代我谢谢他。”

李亭不知道昨天叶重华跟曾虎有什么交易,看来曾虎安排李亭做这个什长也是这交易的一部分。

“李亭一定将话带到。”

“很好。你刚来,这里还不熟悉。老郑,你带你们什长去领一下衣服,还有鸟铳之类的装备。先玩两天,不,先熟悉几天,该做什么,去看看,心里有个数,然后再做事。”

“是!”

……

李亭穿上新的鸳鸯战袄,带上红笠军帽,站立在郑云九面前。

郑云九叹道:“什长,你穿上这一身军服,就是精神多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李亭微微一笑,拿上新配的鸟铳道:“走吧,我们出去看看。”两人一起走过浮桥,来到对面的合流镇。

常社巡检司是在沙河东岸,沙河在此地是由南向北流。在沙河的西边不到2里地远,同样有一天大河,颍河,几乎与沙河平行蜿蜒向前。

这两条大河,相距甚近,却没有在此地汇合,造就了两条河中间形成一个繁华的集镇,合流镇。

合流镇两面临河,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是沙河颍河上的货物转运之地。四周修的高大围墙,里面是繁华的闹市。

老郑和李亭正是在合流镇靠河的两边转,码头一个挨着一个,大小船只不时停靠码头,装卸货物,送到岸上,又有人用小车推走,然后转运到另一条河的船上,扬帆起航,又送到各个地方。

卸货,验货,再装上船,再次运走。

李亭老郑看了半天,李亭也观察了和自己穿一样衣服的弓兵是如何工作的。

和老郑的介绍差不多,盐船则是重点照顾,那些兵大声吼叫着,摆出一副凶狠的面孔,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这个时候,就有人递上散碎银子,请他们喝茶。

这些当兵的一笑,这船只基本就没问题了。

老郑在旁边轻声解释道:这些都是合法的船只,那些不合法的小盐贩,他们也不会赶尽杀绝。若是做绝了,他们再也不做,那就没的钱收了。

李亭听到这里,会心的一笑,看来这道理古今都是一样的。

眼看快要中午,郑云九回去看望家人,李亭索性就给他放假。

李亭自己一人逛,发现前面一个铺子,竟有卖豆浆的。他心中一喜,心中想道:终于发现了挣钱的机会。

他们吃的私盐,又苦又涩,味道实在不好,只比老百姓家里熬的土盐强一点。可是若是将盐提纯净化一番,除去盐的苦味涩味,盐的纯净度也将大幅提升。

寻常的过滤提纯方法效用不大,因为盐里面的杂质都是溶解于水的。要根本除去苦味,就要将这粗盐里含有苦味的钙镁离子和有毒的杂质去除掉。

其实这个时代,也有人这么做,那是四川煮井盐用此法提纯。

其他地方倒是没什么人这么做。

对于李亭,则是机会来了。

李亭直接买一罐,约有四五斤的豆浆,这足以能熬制10斤精盐了。

回到常社,巡检司内,其他人都在外面做事。用过饭之后,开始他的熬盐事业。锅里添水,下面生着大火,大约放10斤盐放在锅里。

火生的旺,火苗不断舔舐锅沿,上面水汽氤氲,盐很快就饱和了。李亭添一勺豆浆,上面很快生成白色的犹如絮状之物,李亭拿着笊篱,不停地将这些絮状物捞出来。

就这样,一勺一勺的豆浆加进去,一团团的杂质被撇出来。锅里面的盐,渐渐白亮起来。

足足熬了一个时辰,李亭的盐终于熬制干净。

在巡检司后面有一处空地,少有人来,李亭找一张干净的席子铺在地上,将熬制干净的盐最后晾嗮,盐并不多,大概到晚上就能收了。

已经差不多下午三点,李亭提着罐子去还给人家,又再次来到合流镇上。

李亭独自一人在合流镇上逛,酒馆、茶肆、赌坊、当铺、米店、东西两洋的商货,闽粤两地的海产,上海的棉布,苏州的丝绸等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前面有一条长街,行人稀少,叮叮当当不停。

李亭走近,才发现这里都是铁匠铺,几乎都是当场打造的,一排共有五六个。

叮叮当当声响中,猛然间有个想法,那就是给他的鸟铳上刺刀。

他现在还是个新兵,连点正规的训练都没有,防身也好,打仗也好,近身作战,刺刀对他才是最实用最有效的办法。长矛大刀之类的他都没学过,只有刺刀这一种,他是学过的。所


状态提示:第五章 再次见老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