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华娱凶猛>第135章 神曲
】【尊重】为标榜,让自己的作品能够站得住脚,进而图谋更多。

他和张纪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纪中在故事情节上,是真的深挖原著,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去讲述一个新的故事,他也确实比港台更加接近金庸原著。而吴羽森,他对真正的三国历史毫无兴趣,他对怎么讲述三国历史很感兴趣。他的《赤壁》,完美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

当代社会,喜欢讲“还原历史”,讲“还原历史人物的真面目”,于是吴羽森在《赤壁》里,就真的很用心的去“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真面目”。他让那些脸谱化的历史人物,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给他们设计了很多有趣(或者说,他自认为有趣)的小细节,拉进和观众的距离,让高高在上的历史人物,走下神坛,走到普通士卒中间,也走到普通观众中间,让他们说着和普通人一样的话,干着和普通人一样的事,行为举止都和普通人一样,思想观念也和普通人一样。

于是,《赤壁》里的刘备,会真的给两位兄弟编草鞋,给诸葛亮送行时劝他多吃两碗饭,这做派,妥妥的土八路首长上身。而东吴大将甘兴(原型是甘宁),会因为一头牛向一个老农下跪,这思想觉悟,也赶得上八路军战士了。至于大都督周瑜,不但能在练军之时帮牧童校正笛子的音准,还会因为家里战马产崽,而匆忙丢下军队回家探望。吴羽森还给他和小乔安排了一场床戏,进一步凸显他的人性,尽可能的让他更加鲜活有生活情调、顾家、顾老婆、有幽默感、爱护士卒、爱护百姓、地位虽高却毫无架子。

这种男人,放到当代都很难找到,在那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而东吴的等级制度又尤其严格的时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吴羽森是完全用当代好男人的标准去塑造的周瑜,也用类似的标准去塑造其他人物。一群现代人披上古人的盔甲就去演古人了,一张口,说的却全是各种接地气的话,做的全是各种接地气的事,这就是吴羽森的“还原历史”,“还原历史人物”。他试图用这种方式去打动观众,让观众接受自己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承认自己对历史有发言权。

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吴羽森自己对《赤壁》用心极深,自然也知道安云天对《英雄记》的用心。那个年轻人和他一样,都是有自己的创作原则的人,也都是极有野心的人。两者的对立,无关私人恩怨,而是彻头彻尾的道统之争。

吴羽森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是把那些英雄豪杰,降格成普通人,扭曲成现代人。让他们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普通人的**和烦恼,让他们和观众打成一片。而安云天,他的创作思路,截然相反,他把那些英雄人物,进一步拔高了,《英雄记》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了很多东西。

英雄本就已是超人,拔高之后的英雄,那完全就是神明了。

英雄的传记,是【二十四史】,神明的传记,那就是【神曲】。

看看预告片里的关羽。高大、威严、无敌、无畏、身上批着金边,还特么那么的帅!像雕塑一样完美。网友都说这个关羽,比老版《三国演义》里那个更帅,废话!安云天用电脑特效把关羽重新雕琢了一遍,让他更像一尊完美的神像而非凡人,看起来当然帅!而这种完美,本身就是人类各方面都进化到极致的神明才会有的特征。而他的不苟言笑、目空一切,也不再是骄傲自负,那仅仅是神不在乎世间蝼蚁,仅此而已。

安云天这部《英雄记》,哪里是历史题材,分明就是神话题材。

这一点,在吴羽森知道《英雄记》的剧本后,就隐隐有所察觉。没别的,里面那浓浓的造神味道太明显了,如今预告片一出,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想。

将伟大的祖先塑造成战无不胜的神明,将伟大祖先生活的时代,塑造成金光闪闪的诸神大战的神话时代,这种做法,会极大的激起青年的民族主义热情,他们会热泪盈眶,会满怀憧憬,会被电影感动,进而被自己的臆想感动,然后,自带干粮和武器,脑子一热就为民族冲锋陷阵,奉献自我了。

一战时的各国士兵,就是这么动员起来的。而二战时的德国,则在造神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直接将德国人宣传成神的血脉,声称雅利安人从基因上就比其它种族高贵和神圣,进而鼓动起更狂热更极端的民族主义热情,即种族主义。

吴羽森一直有种感觉,进入2008年以来,大陆人的民族主义热情在明显升温,而西方在奥运会等事件上的反应,更加刺激了这种情绪的发酵。这13亿人,从1978年后,就失去了精神支柱,也失去了是非标准。从前他们豪气冲天,战天斗地,后来他们猥琐苟且,自我矮化。而在这种苟且和矮化中,一种新的**却在不可遏制的膨胀和增长。他们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得到尊重和仰视,渴望成功,渴望高贵,渴望再次顶天立地,渴望再次底气十足的对世界说“不”,甚至更进一步,对世界发号施令。

他们是中央之国,是煌煌天朝,他们有5000年文明史,是文明史的四大长老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个存活至今的长老,他们还有13亿人,世界第一大民族!他们理所当然的骄傲、自豪,理所当然的想要更多,而这种理所当然来自哪里?

当然是来自祖先,伟大的、神圣的祖先。

祖先干过的事,我们当然也能干,毕


状态提示:第135章 神曲--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