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我家学霸是键盘侠>第180章 错与对之间

新出炉的美式咖啡装在一个500ml装的塑料杯里,上边还印着小黄人笑脸的表情包。

虽说这量不多,不少咖啡店都是这款标配,但一杯顶过先前四杯….

陈博庆幸自己点的不是意式浓缩,不然肯定要苦死。

“如果还有下次,是准备用桶装水的桶子给我装过来吗?”陈博逗趣说。

对方客套的回复道:“不好意思,这我不太清楚,请考生抓紧时间答题。”

陈博小心伸手端过,杯子没加隔热罩,接触久了还烫手,他没急着喝,正如监考员所言,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掌握英法德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三人会说英语,但没有一种语言是全部人都会的,并且还知道以下信息:

没有人机会日语又会法语。

甲会日语,但乙不会,但他们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交流。

丙不会德与,但甲和丁交谈时,需要丙为他们做翻译。

乙丙丁不会同一种语言。

“这道题信息量有点大啊,幸好不是填空,不然我要死了。”

选择可以用粗暴的排除法,能节省很多时间,第一个条件知道日语和法语不会成对出现,排除了a;第二个条件知道了甲和乙会一种共同语言,排除了b;第三个条件知道了甲和丁的语种构成完全不一样,因此排除了c。

其他不用看了,只能是d。

“一切逻辑推理题都是纸老虎,哈哈。”陈博呲了呲牙,抱着咖啡畅饮了两口。

“鲁迅原名周樟寿?”

这是陈博遇到的第一道判断题,题干特别短,他印象里只知道周树人,所以果断给了错。

[第73题: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材]

“又开始了?”

陈博回想起了被费马支配的恐惧,那种连环坑居然会出现两次。

有了上次的教训,他这回战兢兢地选了对。

[第74题: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

“完了,玩文字游戏呢,豫才和豫材….”陈博这心是拔凉拔凉的。

“这题…对的?错的?”

陈博数了数节奏,第一题对,第二题错,照理说第三题应该是对。

“不,我会这么想,代表我已经掉入了对方的陷阱,这题是错。”

陈博说服自己选了错,看见下一题,恨不得扇两耳光。

[第75题:周树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鲁迅是他在1917年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

“这题….”

按照节奏,应该选错,陈博决定按规律走,老实选了错。

“这根本不是人玩的游戏,幸运二选一呢。”陈博的小心脏噗通噗通的跳,差点以为又错了。

[第76题:周树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朝花夕拾》时所用的笔名]

陈博尝到了甜头,直接选对下一题,现实往往很残酷。

[第77题:鲁迅在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中用“吃人”一词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

这题不用玩二选一游戏,陈博知道答案是对的。

[[第78题:鲁肃字子敬]

“鲁迅不是字豫才吗?这题肯定是….”

陈博猛地发现题目问的是三国时期的鲁肃,并非民国周树人,及时把答案改了过来。

“又回到逻辑推理题了。”陈博挠挠头,说不上是好是坏。

已知甲乙丙三人职业不同,其中有一位是医生,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教师,甲与工程师不同岁,丙的年纪比教师大,工程师比乙的年龄小,问三人的职业和各自岁数大小。

三个条件有两个提到了工程师,陈博第一时间判断丙是工程师,由于工程师丙年纪比教师大,而又比乙年纪小,所以乙是年纪最大的医生,甲对应教师。

“就不能出选择吗?填空题还要浪费时间敲字,这里一大段的,又要敲符号。”陈博解出题目,嘴里抱怨声不止。

下一题依旧是填空,四人从写有1-9数字的纸上抽取两个数字,然后分别报出手上两数的加减乘除关系,由此得出没被抽到的数字。

a:我手里两数字相加为10

b:我手里两数字相减为1

c:我手里两数字相乘为24

d:我手里两数字相除为3

一般这种题都是先从限制大的开始推,由乘除的范围推加减,1-9里相乘为24的只有两组,分别是(3,8)以及(4,6),满足d条件的有三组,分别是(1,3)、(2,6)和(3,9)。

如果c是(3,8),d只能是(2,6),剩下1、4、5、7、9五个数字,1和9凑出a,4和5凑出b,落单的只剩个7。

“第一次凑就凑对了,难得。”

紧接着是一串数字——1,2,5,29。

“856?不对是866,算错了。”

陈博对数学有着敏锐的感知,这道题是前两项分别平方和再相加得出第三项,反而是52+292那耗费了最多时间。

“7,9,-1,5?”

这题是两项相加的和成等比数列,陈博只用了一层功力,便求出了答案等于-3。

之后的题目全是这种简单运算,偶尔穿插了几道文科常识,蔡绪坤在压轴题客串了山海经的神秘妖兽,着实把陈博震慑住了。

“牛皮,我做完了。”

时间仅剩最后一分钟,可惜不能喊出声,陈博只得在位置上发了疯似的挥舞双手,宛如交配成功的狒狒,咖啡被他一口闷了


状态提示:第180章 错与对之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