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三十三章、毕业回家

承德围棋这条大龙,李铁如算是一个眼位吧。

八五年,凭江铸久、聂卫平两位“抗日英雄”的出色发挥,中国围棋非常意外地赢得了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围棋热潮。

他就是八五年,高二的紧要时刻,跟一帮同学们一起,学会了下围棋。

这一批人,在中国应该非常非常多,而且大部分人年龄相差不远。当时,有十几岁的,也有二十余岁的。

毕业前夕,众同学、同乡,同性或异性的好朋友们,都忙活着互相留下具体家庭住址,以便今后通信联络。

注意,那时候连电话都很不普及,更别提什么手机,最早的“大砖头”似的大哥大都还没诞生呢。

李铁如继续发扬“败家子”精神,只要他觉得没有用的东西,一概丢弃。

什么洗脸盆、暖壶、牙膏、牙刷,小饭盆、小勺子等生活用品,统统不要了;谁愿意拿着就给谁。

一件半新不旧的黄绿军大衣也不要了,坚决送人;本来用了三年的半旧被褥,他也想不要的;人家苦劝,他仔细想想,两手空空地回去,估计老妈肯定不会饶他,只好不情不愿地带上这套累赘。

那本《橘中秘》,他起初就完全没研究明白,后来也就渐渐有了放弃的心思;他珍而重之地送给了舍友蔡志恒。

蔡志恒喜欢下象棋,棋力稍强于李铁如一线。

蔡志恒认真推辞一番,架不住李铁如比他坚决得多;而且李铁如的理由很充分,今后他基本只能顾着下围棋,上班后可能要忙于工作,应该再也没时间还能研究象棋。

加上自己确实是也喜欢,于是蔡志恒接受了这礼物。

挑挑选选,李铁如决定带回家几本专业书,有《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计算机初级教程》等。

盘算着,这些知识远没有学明白,想要回家后好好研究研究。

岂知,带回去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最终石沉大海。

七月上旬回到承德市,到双桥区教育局报到。

区人事股的工作人员了解了他的情况,征询本人,是愿意?

按理说,他是师专毕业生,理应去初中任教。

但当时一中、二中、五中、八中等大部分初中、高中都归市教委管辖,双桥区教育局辖下只有一所新建初中。

工作人员好意提醒他,若去小学可以随便挑选,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比如说最好的实验小学都可以;再不然,去离家最近的也行。

离李铁如他们家最近的,就是虹桥小学,过了马路就到,最多五分钟时间。

可惜,当时李铁如死心眼,一心一意只想去初中。

他看见别人,是去了母校二中任教,羡慕死了;但人家那是堂堂师大毕业,文凭比自己高一级呢,徒呼奈何。

但打心眼里,不愿意再次“降级”;去小学?坚决不乐意。

工作人员只好再次努力提醒,有言在先,咱们双桥区这所初中,条件比较艰苦,比不上归市教委管的一中、二中那些中学。

李铁如毕竟是年轻识浅,人家把话说到这份上,其实已经非常仁至义尽,可惜白白浪费了一番好意。

李铁如好奇追问,那是几中啊?实际上他根本不打算改变主意,只是随口问问。

连一中、二中之间,具体有什么不一样之处他都是不明白的。

人家无奈地告诉他,那里是马架子中学;你要是去了那里报到,再后悔可不行。

人家的好心简直爆棚,力劝他回家与家人商量商量再做决定。

马架子中学,岂止是及不上一中、二中,根本是一穷二白,方方面面都非常落后。

为什么?它刚刚建成两年,而且双桥区经济相当困窘......

落后只是其一,距离很远是其二。这两方面,足以使很多怕吃苦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毋庸讳言,好逸恶劳本是人类的共性,而且这一点还被归纳为人类持续不断能够取得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呢。

回家说了一通。老爸慌了,赶紧找人打听,所谓马架子,到底是哪里啊?

他知道,二儿子主意很“正”。承德土语,就是非常执拗的意思。

本来,儿子考上了大学,能够分配工作,了却了他一块巨大心病,非常欣慰。

马上又闹出这一出,去虹桥小学上班多好啊?简直是......

过了两天才打听明白。所谓马架子,是在红石砬沟里面。

具体来说,是过了承德大桥,一直向东走;再过了承德火车站继续东行,到了路南侧有个木材公司处,前面是一座小桥,过桥左转,即可进入红石砬沟。

进入红石砬沟,沿路一直往里;可以边走边打听。

经过几个物资局仓库,大约十分钟左右,可以过一座小山头,继续往里面走,大概就到了马架子村......

红石砬沟里面,一共有五个村,最外面的是红石砬村,还有红石砬小学。

话说,人们都认为,红石砬小学也比马架子中学好。

当然了,最好的莫过于实验小学;其次,虹桥小学也非常不错,好歹离家近啊。

这些路程,当然不是那时李铁如听人说,听明白的,而是后来几年骑自行车天天跑,自己跑明白的。

李铁如到底还是坚持己见,去了马架子中学上班。

上班之前,需要克服一大困难,他还不会骑自行车呢。

去牛圈子沟镇中心校报到之前,独自苦练了一上午;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毕业回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