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南宋大相公>第四七七章 激战(三)

旋风炮虽然可怕,但是毕竟只有三架。大石头飞的又高又慢,也有迹可循,甚至凭借肉眼可以提前规避。最致命最凶狠的还是床弩和强弓的密集射击。

一千多名金兵强弓手聚集在百步之外,基本上在山梁上的弓箭的射程之外。再加上前方以大盾作为掩护,阻挡对方零星抛射可及的箭支造成伤害,做到万无一失。而他们的强弓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开外,以斜向上抛射的方式射击,可完全覆盖山梁上方的大片区域。

弓箭如雨而落,密集而凶狠。整个山梁工事后方五十步区域已经全部在打击范围内。因为无迹可寻,根本无法规避。无数的羽箭像毒蛇一般发出咻咻咻的恐怖声音落下来,有的钉在地面石头上跳跃,有的钉在车辆上、米袋上,篷布上。到处都是落下的弓箭,避无可避。

本来山梁上的兵马倒也可以全部撤到弓箭打击之外的范围,毕竟山梁上的面积很大,北边的一小部分地方是弓箭照顾不到的地方。然而他们不能那么做。因为一旦撤离工事,对方在箭支打击的掩护下发动进攻,则根本来不及防守。就算留着人看着对方的动静,敌人进攻时再到位的话,那也要承受五十步距离的箭雨的洗礼,必然要死伤许多人。再者,后部位置反而是金兵旋风炮的重点打击区域。金人显然也是用更远的旋风炮的射程弥补不能全部覆盖整个山梁面积的缺憾。他们当然也不傻。除非所有人撤到山梁北边的下坡处,但那又和放弃战斗有什么两样?敌人一旦进攻,山梁便等于拱手相让,所有的物资也都拱手送给对方了。

所以,当箭雨袭来时,方子安只能下令让大量人手躲在工事石墙后的死角处。这里最安全,旋风炮没那么精准,而箭支也射不到。但是位置有限,只能躲两百余人。在此之前沿着东侧山坡搭起的防箭棚终于发挥了效用。这里算是一处死角,毕竟在陡峭的山壁之下的位置,无论是旋风炮还是箭支都很少有机会落到这里。只可惜地方有限,不能让更多的人躲藏。剩下的七八十人只得因地制宜,有的躲在大车侧后,有的顶着盾蹲在工事后方。总之,在一千强弓手密集如蝗的箭支打击,配合着旋风炮的轰击之下,整个山梁上一片烟尘箭雨,几乎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地方。

很快,有士兵接二连三的中箭。这种密集打击之下,即使应对得当,也无法保证无人伤亡。三名消防军士兵为了躲避旋风炮的落点时被从天而降的箭支钉在地上。很快,尸体上便被箭支钉成了刺猬。两名忠义军士兵.运气不好,两人顶着盾缩在车后,旋风炮的大石头呼啸而至,两人躲之不及,连人带盾被砸成了肉酱,惨不忍睹。

即便躲避在工事石墙之后,也不能保证安全。因为几辆床弩的目标正是工事墙。床弩的冲击力和准头都是除了神射手之外首屈一指的,床弩的射击靠的是强劲的弓弦之力让粗大的弩箭以直线射击目标,所以更为精准。而金兵几架床弩的目标便是以摧毁石墙为目的。儿臂粗的弩箭套着生铁箭头,射出之后带着隐隐的风雷之声。山梁的坡度起伏不大,只需将床弩下方的支架垫高一点点,便可以完美的避开山坡上的那些突起之处,贴着地面斜斜沿着山坡射上来。

弩箭轰击在石墙上,锈迹斑斑的钝铁箭头完全不是靠着锋利,而是靠着强劲的力道。轰击在石墙上,就像几百斤重的大铁锤砸在石头上一般。大石头被轰的四分五裂,碎石乱迸。一旦中部和下部的石块被轰成碎片,石墙便会坍塌一部分。在床弩的不断轰击之下,垒砌的石墙不断倒塌,被轰出了七八处坍塌的缺口。

至此时,所有人的心都已经紧缩起来。很多人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面临的是什么。金兵的强大可不是嘴上说说的,一直正规的金兵,拥有多种强大的杀敌手段。实力上完全碾压己方,这才是真相。适才的胜利是多么的侥幸,对方完全没动真格的。之前有多么高兴,现在便有多么的低落和恐惧。忠义军士兵们还好些,毕竟他们经历过太过血腥的场面。而消防军士兵则根本没经历过如此骇人的场面,很多人都抱着头缩在那里瑟瑟发抖,有的人甚至真的吓得尿了裤子。

方子安缩在工事墙之后,不时的抬头观察周围的情形。对那些面如土色的士兵们的表现,方子安并无半点嘲笑之意。他想起了当年自己第一次真正上战场的时候的样子。平时训练的时候门门优异,样样拔尖,可是一到真正的实战,心里真的是害怕的要命。而班里平时的那些老兵油子们,虽然平日训练成绩不如自己,但却一个个谈笑自若,没有丝毫的惧怕。当时方子安便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真正的战士不仅仅需要掌握作战技能,更重要的是经验和心理的稳定。

眼下这些消防军士兵正在渡过这个坎,经历了这一战,他们便将迅速蜕变。就像八字军的那些人一样,他们见得多了,心理稳定的很,对战场上的残酷早已司空见惯。虽然他们不见得比消防军选拔的士兵更优秀,但是在战场上,他们绝对碾压消防军士兵。过年的时候在八字军大营之中比试了一场,那只是一场游戏罢了,根本不是实力的衡量标准。

“兄弟们,都不要怕。你们没发现么?他们在给我们送箭呢。古有诸葛亮草船借箭,今日有咱们让金兵来送箭。金兵知道咱们箭支不足,所以射了这么多箭上来。这些箭支稍微整理整理便都能用,哈


状态提示:第四七七章 激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