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我的大哥秦始皇>第19章宗正嬴秋

秦人尚黑,平日服色多以黑为主,但是今日的咸阳,一片素白,因为咸阳宫那位带领他们前进了五十八年的王,薨了。

所有人自发地在以各自的方式悼念着这位伟大的王,他的一生,胜过,败过,但是从没有让大秦子民失望过,如今他走了,新的秦王能不能再续他的传说,谁也不知道。

渭水边,公孙仲饮了很多酒,以至于瘫在地上无法起身,郭嘉试着扶起他,却最终无能为力,只得和他一起坐在道路旁,远远的看着素缟一片。

我以为你会恨他。

公孙仲抱着酒瓮,苦笑一声:我也以为,我会恨他,可是我恨不起来,阿翁(父亲)这一生,能有战功赫赫,不只是因为他的谋略,先王的信任同样必不可少。

说句实话,你知道我阿翁这一生,杀了多少人吗?

长平之战,武安君坑杀四十万人,算上之前的,大概有五十万人吧。

公孙仲苦笑着摇摇头,伊阙之战,家翁率军在伊阙同韩、魏、东周联军展开战争,此战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

鄢郢之战,率秦军伐楚,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

华阳之战,家翁与冉侯(魏冉)率军在韩国华阳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首魏赵联军十五万;

陉城之战,率军攻占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五万人。

这还只是大胜之战,那些小胜之战不计其数,你算算,他杀了多少人,杀人如麻?六国之人对其又恨又惧,只是因为他是大秦上将军吗?秦国的上将军多了去了,他们真正怕的,是先翁每战之后,必杀俘虏以绝生机啊。

郭嘉听到这里打了个冷战,所有人,尤其是后世的人,提起白起只会注意到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战绩,觉得此战已经到了兵尽粮绝的地步,杀人并不算万恶,没有人会注意到,白起不是只有这一次的坑杀行为,他之前坑杀的人比起长平,只多不少啊。

战国时期总人口才多少,白起一个人就下令坑杀了多少!整个古代华夏的人口都被这位杀的少了几成,难怪总有传言说穰(音瓤)侯魏冉压制白起,那不是魏冉在压制他,那是秦王在压制他,按照白起的打法,迟早激起六国愤恨。

在放出白起为将就有可能引来六国合纵抗秦的情况下,秦王一次次给白起机会立下功勋,这位对于白起的偏爱,已经到了一个极点,难怪有人眼红,要抹杀白起。

这么说来,公孙仲的话倒也不假,秦王乃是白起的伯乐,没有一个如此敢作敢当的大王,白起这样的人是不会出头的,是以虽然最后白起被赐死杜邮,他的后人对秦王,却没有一丝憎恨,反而为秦王的死,悲伤不已。

正感慨时,远处的路上,一队人马缓缓离开咸阳,往东而去,虽然相隔甚远,但是郭嘉隐隐看到,队伍前面的人,似乎有些眼熟。王宛、楼烦何在!

在!

郭嘉指着那有些奇怪的队伍,问道:那是怎么回事?

属下这就去查看。

二人正打算去查看一下,熊启突然骑马赶到,拦住了王宛二人,别去了,我知道怎么回事。

郭嘉见熊启脸色有些苍白,心中知道,一定发生了些什么事:说吧,怎么了?

熊启下马,来到郭嘉身侧,低声说道:公子子楚继位,尊先王为昭襄王,追封其父为孝文王,尊生母夏姬为太后,华阳夫人为王太后。

继位第一天,就召见赵国使者,约定互相送回质子,以为兄弟之国,这些人,就是赵国使者。

我说这么眼熟,一应物品都是赵国形制,那队伍里的使臣我似乎在赵国见过一面,不过有些奇怪啊,质子政现在是王的儿子,如果赵国扣留的话,对大秦的牵制之力岂不更大?看来赵国自己那边遇到了点麻烦。

熊启有些惊讶,秦王继位,归还质子,不是应有之义吗?为何会如此做想?公子先别管赵国的麻烦了,你的麻烦到了。

哦?怎么了,我这些日子一直躲在这里,谁也没有招惹,是谁还要找我麻烦?郭嘉却是不以为意。

公子,是真的麻烦,大王在殿上问对,宗正卿嬴秋言说铁鹰锐士日常乃护卫王宫所用,战时乃精锐之师,不能交由外臣掌管,意图收回铁鹰的管辖权。

这人是蠢货吗?铁鹰锐士选军中精锐组成,卫尉、国尉共同执掌,乃是国策,他什么意思,让一群不懂打仗的宗室废物来执掌精锐?

熊启有些尴尬,朝堂之上,很多事讲究个以退为进,宗正先是提出这个说法,最后的目的却不是真的收回铁鹰锐士。而是

郭嘉恍然大悟,原来是谋夺我的默军啊,呵呵,对了,宗室的公子阳是他什么人?

熊启捏了捏鼻子,尴尬道:公子阳正是嬴秋之子,掌管王城内的治安事。

这么说就难怪了,当初归秦时这父子俩就在大门外堵路,这么久了还贼心不死。这嬴阳,去年兵器库被盗,这位负责治安的大臣居然没有被追责吗?

公子,当时咱们上报的是,抓到了几个小贼,不是敌国探子。

哦,所以人家的宗正老爸就按照小贼处理,不痛不痒的做个样子,至于国都内混入探子,根本不去理睬?难怪当时居然没有大肆搜查,我还以为是先王不欲就此与六国翻脸,原来是这样,这位宗正还真是好样


状态提示:第19章宗正嬴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