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道田>0294 成熟
,不止是厨房里充斥的味道会使茶叶变味。

他最主要的目的也只是了解熟悉茶叶制造流程,这茶叶品质好坏尚在其次,更主要的原因是制茶太耽误时间。

按着自己之前看过的录像看到的,炒茶可没炒菜那么便捷,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

炒茶绝对是个细致活儿,除了杀青阶段锅温还比较高,能达到两百多度以外,时间还不算太长,有个十分八分就能搞定。充其量也就是把炒肉丝变成干煸肉丝的程度。

只是到了炒制时间更长的辉锅阶段,锅温可比炒菜锅可是低了不少,甚至在锅里面倒进去冷水,这水都烧不开,这阶段简直跟炒肉松一样折磨人。

锅里的温度虽然低了,可是这翻动揉捻挤压,以达到完善茶形的动作可是不能停下来的,只有茶叶的形态变得完美了,最后才能让茶叶彻底干燥下来。

如果全程手工炒制,就算熟练的炒茶工。使用的专业炒茶锅。一个人一天也才能炒出来几斤茶叶。

自己这二八肻子。再换上这“高科技装备”,哪怕就这么半两茶叶,都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炒完呢。

要是在家里炒,搞不好没等自己炒完茶叶。空间里面这几缸鱼就全部孵化出来,甚至早都被饿死了。

真那样的话,自己那实验可就彻底报废了,绝对是悲剧中的悲剧!

徐毅想到这些心里也算平衡了一点儿,说起来这茶叶生产还真是一项折磨人的活儿——当然这也是特指自己这根本没法雇人生产的空间里面制造茶叶的现实。

别说茶园管理比不上自己种植别的作物那么轻松,单说采茶、加工哪个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真的大批量生产,就算把自己切片了只怕都不够用!

算起来,干这个可能还不如自己这样种菜更省心省力,同样的劳动量能带来更高的效益。而且风险也不大。

徐逸也打定主意,这茶叶要是真这么折腾,那以后就算自己真的学会炒茶,最多也就是自己喝,又或者是拿来送至亲好友。

拿来卖钱就别想了。不说别的,光采茶这活儿自己都忙不过来!

徐毅把东西放在灶台上,看了眼茶叶和以及那几缸鱼都没什么明显变化,就走向那一小片假酸浆。

假酸浆一棵棵现在都长到一米多高,长势相当不错,以至于地里面都是密不透风,只有地头这里才能看到边上几棵假酸浆的主干根部十分粗壮,跟自己的大拇指都有一比了。

枝干上一片片叶子也是宽大肥厚,除了最底下的叶子或者是因为缺少光照的原因开始泛起淡黄以外,大部分叶片色泽墨绿油亮,长得都跟一个个小巴掌似的。

透过叶片的缝隙间,徐毅也看到这假酸浆的枝桠上缀满大大小小,仿若灯笼一样的果实,靠近枝干顶端的果实都比较小,最小的甚至比小指甲大不了多少,枝桠的最顶端还零散地开着一朵朵蓝紫色喇叭花。

徐毅回想了一下,觉得这枝头的花朵比起最初种下去的时候少了许多,看起来这些假酸浆的生命也差不多快到终点了,或者那些底层的黄叶子也在预示着这点吧。

身边几棵假酸浆靠近枝桠下部的那些小灯笼全都褪去那层淡淡的青涩,变成了淡淡的浅黄色。徐毅仔细查看一番,发现这些果实的果柄都已经变黄,也有些干瘪掉了。

徐毅知道,这假酸浆现在已经可以收获了。

转身回去找来个篮子,徐毅走进地里,伸手从植株上把成熟的果子全都摘下来,装在篮子里面,一条垄都没走到头,就摘了满满一篮子的假酸浆。

ps:

更正信息:假酸浆是蒴果,跟毛酸浆或者酸浆不同,后两者是浆果,我之前写的时候,也没查资料,想当然地按着毛酸浆——也就是东北的菇娘来写的;至于酸浆,也就是所谓的山菇娘。

那两章也不改了,放在那里当个教训吧。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不要坚持,早点停掉的好。

毕竟,我还是喜欢像现在这样写东西,一边写一边查资料,尽最大可能去减少差错。

以前都是写一段删掉一段大纲,看来是那段时间实在太累人有些糊涂,以至于那两段清洁的大纲都没删掉,这也是导致出现再写一遍的原因之一吧,实在抱歉,让大伙儿破费,更让大家困扰了。

偏今天早上电脑一下断电,快写完的一章都报废了,外加着发现这个问题,实在没心情写,怕今天的更新字数不够,所以截下来一千字,才补了两千字,特此说明一下。

好吧,补了两千字,又是一个字也没剩了,惨……


状态提示:0294 成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