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道田>0410 农民
这是九十年代的统计数据!

只怕换算成现在的价值。早已不只七万亿、七十万亿都不止。

除了财富,农村更有无数因为夸大产量,粮食被过度出口而导致之后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的冤魂!

之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国家掌握着农产品销售的渠道。

而今,这渠道放开了,但是农民却更是被隔离在了分享价值之外。

单纯的农民并没有掌握住产品的渠道——除非你把那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去销售的模式也称为渠道。

单边信息导致的结果,使得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法获得相应的知识--哪怕只是农粮产品的价格。

当城里的大白菜一块钱一斤的时候,有些运输不便的地方,这大白菜照样会烂在地里。

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粮食价格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明明应该让农民都掌握的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知识了——除了作秀,哪儿有多少深入基层的农技工作者?

就像县里的农技局,除了当初栽种果树时候有人上来指导过两次,等到果树全都栽种到位再就不见人影。

后继应有的嫁接、病虫害管理。田间管理等根本就没人来讲过——所有的技能和所有的风险,都只能由农民去自己摸索了。

再就是大面积稻瘟病发病的那次来过人,村里再没见到过所谓的农技专家了。

倒是有次自己跟村长去买农药,村长说的那个开农资店的老板就是农技局的在职职工。

都是这样拿着国家的工资,从不给老百姓办实事儿的人居庙堂之高,何谈兴农?

城里人受灾,会有国家救援,可惜除非发生大面积灾情,要么农业灾害往往要靠着农民自己承受结果。

农业的高投入低产出。如果算上人工费的话,跟打工比起来,种地已经是繁重而且非常亏本的一种高风险行当了。

即便相对比较闭塞的村里。现在大多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在种地,纷纷出门在外,靠着务工来贴补家用了。

在家种地的,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农民了。

即便外出,往往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也只能从事着最简单最繁重的劳作。而现行制度下的农民工。建设的也永远都不是他们的城镇。

拿着最少的工资,承担着最高的作业风险。而没有任何的社会福利保障。

建国数十年,国家的发展全靠着剥削农民的基本权益和保障--这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国家减免农业税,提高农业补贴,管这个叫工业反哺农业——虽说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利益,却对已经游离在市场边缘化的农村并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了。

就像一些补贴,不说普通农民不知道怎么申请,更不知道能有补贴,很多补贴都只有不是农民的才能拿到。就算申请到补贴,也可能经过重重侵占,最后也从久旱甘霖变成湿不了地皮的毛毛雨。

比如琼省瓜菜大棚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牵出的腐败案,十二名农业局正副局长“落马”,几乎占到全省市县的一半,涉及违法违纪金额超过一亿元。

少有能落到实处的直接补贴,一亩地不过几十块钱,又能解决什么?

不止这些,再从社会保障来看。城市的低保最少的都有几百,而农民的养老补贴最高也只有三五十。

三年内,国家向某些非洲国家无偿提供两百亿美元援助,而号称“农业补贴大跃进”差不多十年,给全国农民的补贴也不到千亿。

就这么点儿的力度,也好意思说是反哺?

只怕从农村搜刮走的资产,产生的利益都比这个高。

我们的立国之本,不止不如城里人,始终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承受着最重的担子,享受着最少的社会资源,享受着最低的社会保障。

不止是国人中的最底层,甚至就连非洲同胞享受的待遇都比农民强。

这就是我们的农民!

ps:明天要出门办事,先发了,后天有没有布吉岛!


状态提示:0410 农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