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启明大唐>第一百三十五章 雪中孔颖达
才再次向孔先生请教。

哦,对了,书院先生也对‘有教无类’这花做了两种解释。

第一种释义为: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孝顺的、有不肖的。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所以,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第二种解释为:人不分贫穷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书院先生认为,圣人乃是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上至孟懿子、南宫敬叔等贵族,下至颜路、颜回、仲弓,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也列入门墙,圣人如此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之气度,这句话,应更适合第二个解释。不知,孔先生以为如何?”

“然也。”

孔颖达的老脸也有些挂不住,自己刚刚还说这书院啥也不是,教不了两位皇子,转头就冒出一个对儒家经典究之甚深的人来打脸,感觉自己确实小看天下英雄了。

见孔颖达点头,李恪却嘴角一翘,又问道:“既然孔先生认为先祖圣人的胸襟海纳百川、有教无类。那学生还想请问,为何时至今日,孔家以及各大世家反而将学问藏于高阁,并不将真正的释义传播出去呢?难道是其他寒门以及普通百姓不配修习儒家文化?还是,儒家也在学僧侣一般,讲究‘经不可轻传’?如此与那些寒门竞争科举,这种自私的行为是否道德有亏呢?”

孔颖达瞳孔微缩脸色大变,顿时一个踉跄。这可是关于世家与皇家的究极政治问题,是属于核弹级别的,这让自己怎么说,怎么判?

看着眼前这个年龄不到10的孩童,孔颖达的嘴角微动,胡子颤了又颤,张了张嘴努力的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最后却是叹了口气,摇摇头,慢慢的走出哨所,而后慢慢独自走进茫茫白雪中。

李泰看着孔颖达孤单的身影,有些于心不忍,小声对李恪问道:“三哥,咱们是不是有些过了?”

“世家把持学问,而后通过科举入仕把持着朝政,这种行为着实恶劣。”

“呃……他们,是不对,但这些也应由父亲他们去批判,我们,还小。”

李恪眼中含着温怒的看着李泰,不过随后却又放松下来,微微吐了口气……

孔颖达没有乘坐旁边的马车,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回国子监,幸好老天看他不容易,天气也放晴了。

孔颖达刚回来,就有几位大儒博士上前询问。

“冲远(孔颖达字),你可终于回来了,老夫还在担心你路上出了什么事。两位皇子可有跟随?”

孔颖达摇摇头道:“老夫惭愧,未能带回两位皇子,两位皇子如今还在临川书院。”

“哎呀,你为甚没有直接带回来啊!两位皇子乖巧听话、敏而聪颖,在其他书院学学习那不是白白坏了两个好苗子,到时候学得不论伦不类的要再入厅堂,那可就难了呀!”

“是啊,本来尊师重道的芊芊学子,刚去学了不到一个月回来与我遇见,竟然就敢反驳顶撞于我!如此叛经离道,也不知那书院是哪个山村野夫所教,怎可以如此误人子弟!”

“是啊事啊,现在两位皇子还小,心志不坚,万一学得一身恶习回来,那可如何是好啊!”

“就是就是,届时陛下怪罪下来,还是我等的不是。不如我们联合起来去向陛下请旨,让两位皇子马上回来?”

“对,同去同去。”

孔颖达有些失落的摇摇头,叹了口气又道:“这不能怪他们,他们对老夫的学问,对儒学产生怀疑,不愿意继续学习,这都是老夫的过错。先祖辛苦创立的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流传后,演变出众多流派,家法各异。自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而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而随着南北朝时期朝廷的分离,又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已经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

皇子的事情交给诸位了,老夫要要继续潜心专研,继承汉学儒风,以毕生心血来解决这些问题。”说着,对众人施了施礼便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走了。

对于现在儒学出现的问题,众人中也有明了的,所以大家也不再规劝。

有几个有识之士立时走出,跟上孔颖达,想要助其一臂之力。而剩下的人,自是自行组织一起去见皇帝请旨。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 雪中孔颖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