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轻拂黄沙>第8章表态

宽阔的殿堂,两侧巨大高耸的汉白玉石大柱,帝国最大的正殿,尚天恒觉得一种震撼。

这里就是被称为九间大殿的地方,帝国最庄严肃穆的殿堂,御前会议、诸侯朝拜、国家庆典都是在这里进行。

站在这里的官员们,他们执掌着帝国的命运。

走入大殿,尚天恒的认知被彻底粉碎,空旷的大殿喧嚣热闹。

看到闻仲和自己入殿,才恢复了安静。

闻仲和他的陛见很快被打断,在重臣们的努力下,话题从玄辛帝褒奖北方的战事跳到了沫邑与帝都的战略地位。

尚天恒没有资格在这里说话,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观察着长朝殿的一点一滴。

听得出来大家在为迁都争论不休,尚天恒不太感兴趣。

迁都这个话题,在沫邑汇合以后,闻仲曾简单的给尚天恒科普过一番。

迁都就是王权与豪门贵族的较量,就是对权利的再次分配,是对旧有势力和格局的一次鼎新。

闻仲的态度是矛盾的,出于家族利益考虑,他反对迁都。

作为帝国少有的具备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闻仲认为迁都能给帝国带来新生,能解决许多目前存在的难题。

大殿上被逼表态的闻太师遭到君臣的鄙视,他矛盾的心态直接被认定为首鼠两端。

闻仲想起路上尚天恒关于迁都的一句话:迁,百姓苦;还,百姓苦,万间宫阙朝与暮,千里山河尘与土。

对此他非常欣赏,忍不住他把尚天恒推了出来。

发表对迁都的看法,这是尚天恒没有意料到的。

不过,对此早有看法的他也不会被难住,一个来自信息爆炸年代的人,谁肚子里没有点存货?

“天恒自入世以来,看到百姓之苦,地瘠民贫,要是遇上天灾人祸,顿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惨绝人寰。

我没有去过帝都,听各位大人言,帝都久为土地兼并之首,对地方建设毫无进益。

费用之高,居住大不易,商贾不得自由交通,田租农税不堪其苦,豪门酒肉香,饥寒路人亡!

驻跸沫邑本是一时权宜之计,却能带来四周的兴旺发展,这就是于民于国有大利之政。

如今得玄帝圣明,诸公赞襄,将士效命,北方得以粗定,四方和平在即,帝国中兴有望。

天恒以为当借此迁都,给万民以厚望,实施新政,致地方元气恢复,百姓生民之利。

如刚刚列位大人所说迁都此举能使百姓得以喘息,国力得以恢复,哪怕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迁都,如此能使帝国强盛之举,天恒甘愿殚心竭力不惜此身!”

这是尚天恒第一次在帝国最高决策层的表态,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迁都,坚决支持迁都!

开什么玩笑,落叶谷、赤石要塞,自己所有布局都围绕着沫邑城。

你们一句还都南下,我的身家顿时打了水漂。

没有人知道此刻尚天恒的想法,不过尚天恒的这番话顿时震动了整个长朝殿。

将原本混乱的争论和平和的气氛一下子拨开,迁都就是利国利民,还都就是为了自家的富贵享乐,这番道德绑架的强词夺理,也给执意迁都的玄辛帝一个新的惊喜。

尚天恒这番话引起的振荡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想到一个简单的军事将领,居然敢于在九间大殿上如此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

而且是公然和朝中的诸多重臣们唱起反调,这是闻仲都没有敢做的事情。

闻仲什么人?平北统帅,帝国元老,尚且不敢直接表示立场,也只有这个刚刚从战场回来的将军实实在在的摆明了态度。

自从大殿上乱糟糟争论迁都与否后,就几乎从一言不发的玄辛帝,终于又有了表情,十分郑重的把尚天恒夸奖了一番。

人们这才模糊的开始认识到,尚天恒这个人有点本事,除了会赚钱捞金,还能带兵打仗,除此之外似乎也有点的政治手段。

刚刚坚定要求还都的大臣们相当的尴尬,尚天恒名义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发言,但是这种适逢其会的发言,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种场合意外有了发言机会,难道你不应该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所有的的好机遇,然后谦逊的站在一边收集大家的好感和赞许吗?

你知道吗?你不按套路出牌,我们忽悠的思路都被你打乱了。

偏偏尚天恒的那番话又占据了道义的高点,让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心中暗骂尚天恒,作为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麻烦制造者,必须打消他的气焰。

殿上众人经过短暂的失声,也终于醒过神来,开始纷纷准备发声。

“尚将军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说出了我们大家心里想的话,迁都,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正应该马上去做。”

干王支比殿下首先站了出来。

他首先给尚天恒热情洋溢的赞许,并似乎表达出强烈的支持。

可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段是他的套路,大家都准备听他后面的否定。

没听到干王殿下说吗?

尚天恒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将领是做什么的?

将领就是带兵打仗的,你说你不做好本职工作,参乎其他的事情合适吗?

优秀的将领为什么要参乎政务?

说的好听点,你这是属于不务正业,说得不好听,这就是军人干政,这可是诛心的罪名!

利国利民的好事,应马上做的


状态提示:第8章表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