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争雄汉末>第70章诗会

蔡邕作为此次诗会的发起人,也是此次诗会之主,出席诗会,没有任何的客气,主动拿起酒樽致开场词。

一番开场词后,蔡邕挥手道:“今日诗会,以诗会友,希望诸位尽展才能,各展所长。”

蔡邕话音刚落,下座的众多士人才子,皆纷纷低头沉思!

毕竟此次参会的人,卢植、蔡邕、王允、杨彪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名士,如果得了其中一人的赞赏和点评,那便是平步青云的机遇。

昔日许劭许子将的月旦评就是如此!

“在下有一首诗,请诸位鉴赏。”

一名中年士子站起身,走到场中驻足片刻后,开始高声吟唱。

中年士子的声音洪亮浑厚,吟唱诗句的时候,更添气势,一首诗吟完,在座一片赞扬声。

士子谦虚的推辞,脸上挂着谦和的笑意,回到坐席落座。

“在下也有一首诗,请诸位鉴赏。”

另一名年轻士子也走到场中,开始吟诗。

相较于中年士子的诗,年轻士子的诗风格不同,不过两人倒也难分高下。

年轻士子退下后,又是一阵赞扬鼓舞。

有了两位士子的登场,诗会的气氛渐渐热闹了起来。各家的年轻士子、徒弟,纷纷吟诗作赋。

就在诗会气氛火热之际,蔡邕转头看了一眼站在卢植身后恭敬的李毅,狡黠一笑,起身说道:“诸位可都知《出塞》一诗!”

“知道!”

“我还拜读过!”

……

听到蔡邕的话,众人纷纷应道。

“嗯!”

蔡邕闻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诸位既然知道,那可知此诗的作者也正在此次诗会之中!”

“谁啊?”

“是卢公吗?”

……

看着下方议论纷纷的士子,蔡邕感觉气氛到了,他轻咳一声,说道:“这出塞一诗的作者就是卢尚书的关门弟子李毅李子驰!”

“什么?是他!”

“真的假的?”

“不会是假的吧!”

众士子闻言皆诧异看向卢植身后的李毅。

蔡邕环视了一下众人,道:“子驰,他们好像都不太相信你啊,你可否有胆再做一首啊。”

“哈哈……”

卢植闻言对身后的李毅笑道:“子驰,可有把握!”

李毅看着俩老头一唱一和的为了自己不遗余力,心中是既无奈又感动!

“既然如此,那李毅就再做一首《出塞》,请诸位品鉴!”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随着李毅洪亮浑厚、中气十足的吟唱,王昌龄的另一首出塞诗,大气磅礴的回荡在众人耳边。

李毅面向厅中众人,拱手行礼,不卑不亢的说道:“小子才疏学浅,请诸位先生多多指教。”

杨彪品读一番,眼中更是神采飞扬,赞扬道:“子驰的一首《出塞二》不同于上一首出塞,这首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堪称妙品。”

“嗯!”

听完杨彪的点评,蔡邕接着说道:“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确实是一首佳作啊!不过……”

听到蔡邕的转折,不仅李毅,就是此刻正一脸骄傲的卢植,闻言也不由紧张地问道:“不过怎样?此诗有何不对?”

蔡邕见此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此诗并无不妥,只是我更想知道子驰你能不能为你的老师卢子干这一首诗呢!”

我擦嘞!蔡邕这老头太不老实了,说话大喘气,吓死我了,还好只是再作一首诗而已,这对于李毅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神马唐诗、神马宋词、神马元曲,这些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毅来说,那就是手到擒来,简直不要太简单!

李毅看着即期待又担忧的卢植,点了点头,面带笑容道:“既然伯喈先生发话,那小子便再一次献丑了。”

杨彪说道:“子驰啊,老夫更是期待了。”

“先生赞誉,小子愧不敢当。”

李毅目光扫过厅中的众人,不卑不亢,思考片刻后,道:“诸公,小子的诗名为《老将行》!特送于家师卢公!”

众人看向李毅,静静等待。

李毅心中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更显得从容淡定,朗声道: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平阳霍去病。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建子云亭。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中郎将,犹堪一战取功勋。”

这首王维的老将行,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现在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的故事。

而此刻这首诗被李毅“借”来形容


状态提示:第70章诗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