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清朝做盐商>第三九六章 地上天国
住了,这里是似乎就像是自己理想中的太平圣国。

石达开带着这么多的人迁移,肯定要有一个说辞的,不然大家不可能愿意跟着他到处奔波吃苦。

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对于普通人的意志力是一种煎熬。

况且,石达开的队伍中还有很多的妇孺,并非全部都是军人。

他们太平圣军中的宣传就是带领大家向西,寻找一个传说中的地上天国。

石达开回到广西之后就对拜上帝教进行了改造,将其中一些洪秀全、冯云山从基督教教义中抄来的东西去掉。

拜上帝教也改成了拜天帝教,天帝乃是天上地下最大的主神。圣王是天帝在人间的使者。

华夏的人不喜欢玩宗教那一套,但是不是说他们不懂。

信徒们信仰宗教无非是要寻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宗教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人们喜欢有来世,那就给人们一个可以幻想的来世。

大家想要给今生的苦难寻找一个原因,那么就给他们一个原因。

寻找传说中的地上天国就是石达开现在给手下的信徒们找到的寄托。

所以现在虽然道路艰苦,虽然有很多人生病,虽然有一些人死去,但是没人退缩。

队伍中的传教人员告诉他们,在寻找地上天国的路上死去,是可以进入天上天国的。

在南掌这里,太平军遇到了很多的汉人寨子,这些人都是当初阮朝政权从华夏招募来的移民。

阮朝当初遭到过南掌的入侵,所以后来打败南掌之后,就在华夏招募了很多移民或者是将南掌的土地售卖给那些满清的商人。让他们成为南掌与阮朝之间的屏障。

对于这些同胞的寨子,太平军没有为难。

他们愿意加入太平军更好,不愿意的话,太平军就拿出钱财来,从这些寨子购买食物,并将生病的人暂时安置在这些寨子里面休养。

这些寨子,大都处于自治的状态,他们以家族的模式聚集在一起,保留着在华夏的传统生活习惯。

而且他们不与当地的土人结婚,只会与周围的华人寨子通婚,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

石达开以前也是一个客家人,他知道华人的在土人之间的生活并不容易,那些不事生产的土人经常会将华人当作打劫的对象。

土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生活在一样的土地上。华人就过的风衣足食,住着大房子,不管天气如何都不用担心没有食物吃。

而他们却住在漏雨的竹屋中,连续阴雨的天气里,他们没有办法出去寻找食物,就要在寨子里挨饿。

他们没有看到天气好的时候,华人们在田中辛勤的耕种,在修理自己的房子,而他们除了寻找够吃几日的食物就是躺在竹屋中睡大觉。

进入了南掌之后,太平军对于当地的土人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石达开将这些人组织起来,他们赶着大象帮助天平军在前面开辟道路。

这样前进的大部队就不会再遭遇毒蛇猛兽的袭击。

陈玉成占领琅勃拉邦之后,迅速四处出击,一直打到了南边的万象王国。

在这里他们的还遇到了暹罗的士兵。

原来万象王国投靠了暹罗,成了暹罗的保护国。

不过陈玉成可不会管你是谁?他们太平天国现在可是开了巴格的流浪势力,可不用管外交上的事情。

很快万象就被攻下,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城防工事。

城内的几千暹罗兵也被一并端掉。

在这中南半岛,暹罗和阮朝算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的南掌就是他们的缓冲区。

所以,双方都在南掌培植自己的势力。

不仅仅是南掌地区,那面的真腊也是双方的争夺的对象。

这两个国家明面上都向华夏称藩,但是都想在南边建立自己的大帝国。一个个野心都不小。

在满清时期,他们怎么操作,满清都不会管的,只要按时派人去朝贡觐见就好。

传统的宗藩制度对藩属国的管理太过于宽松。

以至于后来这些藩属国被西洋殖民之后,反过来又向宗主国索要领土。成为了满清领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的诱因。

比如缅甸北部的土司。

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一度恢复了对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

但是随着征缅战事的结束,缅甸备表入贡,清王朝对这些土司旋又不加过问。

“置三司于不问,任缅处置,犹得曰,缅已世世臣服,恭顺无二,养拱诸地虽属缅仍属于我然。”(注:李根源:《永昌府文征》纪载卷25,第12页。)

清政府的这种自己人的观念,在能够维持其藩属体系的条件下,还出现不了多大问题。

但在西方国家频频入侵,清王朝的属国皆被列强吞并后,就难免会造成边界领土的纠纷,并使清政府在与列强谈判时处处陷入被动。

历史上的这种悲剧,今世董书恒不会再让其发生。

我们再说石达开到了琅勃拉邦之后,也被这里的景色给深深的迷住了。

虽然大都是佛寺,这个和他这个拜天帝教的教主身份不符,但是以后这些寺庙也可以成为他们拜天帝教的庙宇呀。

他将手下的队伍,全部安置在了琅勃拉邦的周围,做暂时的休整。

这时一个大和尚找到了他。

这是来谈判的。

石达开知道这南边佛教盛行,包括西边的缅甸和南面的暹罗都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

大和尚这次没


状态提示:第三九六章 地上天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