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末建工业>第222章 学分制度

“快快长大吧,这才是王国未来的希望。”

陆舟看着窗外的孩童自言自语。

这些孩童从一开始就淡视各朝的皇帝,眼中崇拜的,只有开拓国度的国王校长......

......

从北面回来后。

第二天。

陆舟就来了陆庄大学。

这里才是王国真正培养栋梁的地方,除了专门做科研的人,还有一些是将来储备的干吏、军官。

自从昨天出了钱冬的问题,陆舟就愈发重视到了大明读书人可能潜在的隐患。

可当然,这绝对也不是普遍的,像钱东这样的人,以后出现在日益崛起的王国里,可能性较小。

但是对于某一些人来说,中原才始终是他们的正统神圣之地,哪怕现在陆舟顶着一个王爵的名头。

这个时候,还想为大明皇帝效命的人多了去了。

更何况,陆舟这个北夏王,名义上还是顺从着中原正统,是皇帝的藩王。

老张头最开始的时候,还念叨落叶归根来着。

所以就这么看来,昨天钱东的事情是有所缘由。

唯一的严重错误,就是最为王上身边的官吏,却暗中互通了明朝的锦衣卫。

所以,鉴于这种深层次的原因,陆舟还是决定从根本去避免以后的问题。

核心人才还是自己培养来的好。

陆舟决定,以后要多分配些时间来学校,起码要在这里晃悠晃悠,显示自己还是校长的身份。

好在的是,这里的学生,都是以校长做为心目中最神圣的老师。

许三这时候走过来说道:“殿下,昨天的钱冬已经醒了。”

“明白了。”

陆舟只是接着说道:“钱冬也付出了他的代价。

做一番态度,大家明面上不说,也知道这是个警示。

他以后也没有脸面在这待下去,养好腿就送出去吧......”

“送走了?”

许三显得十分意外。

“送到天武城去,钱冬的事情众所周知,留在身边始终是不行了。

送到天武城去,干脆就让他接触这大明朝的使节......”

“喏!”

许三领命离去。

陆舟往自己的校长室里走去。

水泥楼里,还在抱着紫砂壶的吕不川见到王上,被吓了一个机灵。

“殿下,怎么不声不响的就来了?”

吕不川连忙起身迎去,就见到陆舟只带了两名简衣的随从。

“学园里本就是重重警卫,如何还要大张旗鼓?”

陆舟笑着反问一句,找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这不过是个摆设性的位置,陆舟一年到头也不会过来多少次。

可不管椅子还是桌面,都是一尘不染。

每天该留下的文件,都在桌面上放着,陆舟不在的时候,就由吕不川来批阅。

这时,吕不川是听明白了王上的意思。

仔细的禀报起来:“殿下,我这里的围墙再加固了。

别的不说,墙下的土雷就埋了千儿八百,还有数不尽的陷阱......

往来的人都是登记在册,学校内外都有士兵跟国安队的人把守。

这里怕是除了王府之外,最安全的地方了!”

吕不川这时也听说了有人通明的风声。

对于流落到草原上做过奴隶的人来说,是十分痛恨的。

同时也要防备外边的人进来破坏。

“外部的防卫是要有,内部的人员管控也要多注意些。”

陆舟嘱咐完一句。

紧接着,手里却是拿起一份文件,上边都是各个学科里边的大学生。

文工团方面的人,培养个半年多就可以毕业了。

对于以后为王国效力的官吏,从目前的培养方案来看,第一批培养三年,能有三十多人。

“殿下,人才还需要时间沉淀。

两年之后,能毕业的怕只有二十多人。

到了第四年,就可以有四十人,是要以倍增的......”

吕不川解释,又对着资料表上,逐一介绍着这些学生一年以来的学业表现。

每个人的详细动向,都摆在了陆舟面前。

“看来要教书育人,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陆舟翻着厚厚的表单感叹。

教书育人是为大计。

现在更能懂得所谓百年育人的道理。

在古代,要教出一批新式大学生的难度,就如同开天辟地。

毕竟凡事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陆庄大学的教育体系还是相当零散的,这些人出到学校,依然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殿下,这些人要是出来,可都是最忠心的人。

而且相互视为一个整体。

有这些实用的学识,也可是完全足够用了。

他们可是最拥护您的存在,不管是做些什么......”

吕不川意有所指。

“扯远了。”

陆舟听言立马打住,罢了罢手,却又是说道:“游学的事情,昨天我也见到了。

这法子的确不错,还真有你的。

只不过,我还需要在课程里再加一条,对于一些培养中的官吏。

不仅是要在大学里,还得带出去,放出去历练才行。”

“历练?”

“是的,就是历练,我看这教学课本上的内容全部仅限于这校园的一亩三分地。

看守得太死了,光是骑马转悠怎么能行。

让他们出去做些具体的事情,每年做两个月的保长,做商人或者是当兵。

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哪怕是去放牧也行!”

“这也行


状态提示:第222章 学分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