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史上最强太子>第378章 李成桂,彻底傻眼

“诶,那也不尽然。”

李成桂虽然也震惊于棉花的价值,但作为高丽官僚还是要为同僚们说句话的,道:“说破天,这棉花也只是有利于冬季明军的后勤。朝堂诸公,只是推迟了棉花在我高丽推广而已,对战事本身,没多少罪过。”

李芳远却微微摇头,道:“儿子再说一件事,父亲大人恐怕就不会如此想了。当初,在平壤大战时,明军的长枪加火绳枪大阵,所向披靡。您可知,那火绳枪的火绳,是什么做的吗?”

“难……难道是……”

“没错,就是棉花!火绳枪的火绳,具体怎么做出来的,儿子仓促之间无法查清。但是,我已经查清楚了,那火绳的主要材料,确实是棉花无疑!”

“该死!朝堂诸公,真是该死啊!”

这回连李成桂,都不想为那些高丽贵人们说话了。

虽然即便十年前开始,高丽人就竭尽全力的推广棉花,并且研究棉花的用途,也未必就能发明出火绳枪来。即便有了火绳枪,也未必有本事摆出空心方阵来。

但是,话说回来,万一呢?

万一,高丽人真的能发明出了火绳枪,也摆出了空心方阵呢?平壤之战,会不会改写?pδ

想到平壤之战,高丽人败的如此之惨。想到,不战而逃回来后,“万里长城属一身”遭受的骂名,李成桂简直心里都在滴血!

当然了,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念头,在他心头暗暗滋生:明军有水泥路,解决了唐辽元一直没解决的辽东通行问题。明军有了棉花,解决了冬季辽东太过酷寒的问题。还用棉花做成火绳,摆出了空心方阵,打的高丽军完全没脾气。莫非,高丽真的气数已尽?莫非,天意真的属意大明吗?

如今,能够支撑李成桂的只有一个信念了。

李成桂道:“还是那句话,鸭绿江以南,明军没有修筑水泥路!即便是辽东地区的运输通畅,明军在后勤上总是有问题的吧?”

李芳远道:“父亲大人,记不记得,朱标将安州全城军民百姓,十中抽一后,全部贬为奴隶?”

“当然记得。莫非,朱标用他们做民夫,在高丽为明军运输物资,为明军保障后勤?”

“确实如此。事实上,不仅仅是他们。父亲大人也知道,我高丽百姓们的日子,这几年着实不好过。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的百姓冻饿而死。所以,朱标搞了一个以工代赈的计划。”

“以工代赈?”

“就是动员几十万民夫,帮明军运输物资。每个民夫一个月有一钱银子的工钱不说,还管三顿饱饭。”

“一钱银子倒是不多。但是……真能吃饱?”

“确实能吃饱!说实话,咱们高丽国小民穷,土地贫瘠,是确实没那么多粮食,供养大军。但是,大明休养生息三年,粮食早已充足。他们缺的不是粮食,而是如何将粮食运往前线。他们开通了两条道路运粮,一个是辽东那条水泥路,一条就是海路了。如今大雪封冻,明军在不断动员高丽的民夫们砸冰,让让明军的粮船能够靠岸。如此双管齐下,明军确实无论是动员的民夫,还是普通的军士,都能吃饱。”

“什么?还有海路运粮?完了!全完了啊!”

事到如今,李成桂已经完全傻眼。

很简单的道理,民以食为天。

吃饱饭,对于老百姓来讲,本来就是天大的事。对于高丽的普通百姓来讲,更是如此!

李成桂作为高丽人杰,日后的一代太祖,岂能不知道,高丽百姓被压榨到了什么程度?

在历史记载中,他威化岛回军之后不久,还没登上王位呢,就赶紧将三百多处的佛寺土地收归国有,并且没收国家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全部当众焚毁。

后来,李成桂登上王位之后,又迫不及待地实行“科田法”,取代前朝的“柴田科制”,将大部分土地还给普通百姓,才终于让

筆趣庫高丽这座活火山渐渐平息。

现在,朱标既从辽东水泥路粮,又从海路运粮,恐怕真能让高丽做工的百姓们吃上一冬天的饱饭。

这些做工的百姓吃了一冬天饱饭,省下了家里的粮食。他们的家人有粮食吃,也就可以不被饿死。

想想吧,对于残破的高丽来讲,大冬天很少人冻饿而死,是什么概念?

一个经历二十年的苦难,挣扎求生,无法吃饱的人,骤然一冬天能吃上饱饭是什么概念?

而朱标,从海路、陆地同时运粮,却真能做到如此!

朱标简直是这些高丽百姓的重生父母!

毫不夸张地说,高丽北部的百姓们,会成为朱标做坚定的拥护者!

高丽南部呢?

想想吧,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抵抗就杀全家。不抵抗,就会享受太平日子,就能够吃饱,就能够分那些贵人们的家产,子孙后代也有了上进之梯!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啊!

恐怕,来年春暖花开,朱标进军高丽南部,可以传檄而定!

还有最关键的!

江华岛!

以前,高丽朝廷之所以能硬抗蒙元九次征伐,主要靠的就是在江华岛做缩头乌龟。反正此岛周围,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只能小船通行,易守难攻之极。

蒙元在陆地坚持不下去,自然会退兵,三韩的土地子民也就还是高丽朝廷的。

现在呢?Ъ

明军是要将高丽一口吞下的节奏!

高丽的子民们,以后效忠的,将不是高丽朝廷而


状态提示:第378章 李成桂,彻底傻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