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旌旗>第二百零三章 战略意图(二)
一贯信奉,只有身处最前沿的人才清楚什么是最真实的。

第四十一师的下面的一个小连长见张学武很好说话的样子,于是大着胆子道:“长官,我一个连防御五百公尺的正面,四面漏风啊!这里至少应该布置一个营的兵力,呈梯形配系,而且我认为连、营两级应该有权力要求师级炮团火力支援。”

张学武询问了这个大胆的小连长的姓名,然后吩咐副官长记下,作为指导原则下发各部队,前沿的连、营才是炮火掌控的关键所在,而旅、师一级则是负责调配火力组成、确认,避免火力重复或者浪费。

下午视察紫金山要塞和雨花台要塞的时候,张学武还参加的工事和反坦克沟的挖掘,南京城区内的街道两端都开始清理一些挡住射界的建筑物,修建街堡,城内的民众不管想不想撤离的全部强行撤离,需要什么就拆什么,在城垣下面大量的埋设地雷,设立标注出一条条的火力通道。

在建筑物密集的秦淮、夫子庙、双塘等地,将建筑物进行清理,选择坚固的加以强化固守,明暗高低火力点配备完善,弹药供应储备充足,另外张学武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鼓楼的中央银行之内,可以说南京有很多坚固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都可以充当固守的火力点,不适用重炮进行长时间轰击的话,这些固守点是很难被彻底摧毁攻破的。

对于一些固守点,张学武采用的最为传统的堆土式防御发,就是在围墙或者建筑物之后将土层堆积达到其同等的高度,然后利用坚实的土层抵御日军的炮火与直射火力,并在其中用木料搭建出高低三层射击火力工事,利用立体交叉火力给予日军进攻部队以沉重打击。

张学武估计自己最多只有一周时间,因为自己放弃了南京外围的阵地争夺战,并不是张学武自己想放弃南京外围的阵地争夺战,而是因为自己的兵力实在很有限,一旦将成建制的部队投入到外线的反复争夺与消耗之中,势必将影响南京城的整体守备,而且外线争夺战中的部队缺乏必要的炮火掩护,其伤亡一定会十分惊人。

在南京城张学武所设下的二道主要防线之后,张学武以乌龙山、栖霞山、紫金山、雨花台等战略要冲作为固守之点,配属以火力和多道阵地进行防御,而且还准备了充足的预备队和反击部队,张学武的意图十分的简单,那就是利用各个要塞之间的所谓缝隙诱引日军冒险突击,然后采用重炮火力分割敌军前后梯队,使用装甲部队阵前短促出击的办法大量的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先打掉的就是***人的嚣张气焰。

在张学武看来,南京的地形地势实际上很难有比较成功的战术可供运用,比如中山陵地区,蒋介石一再告诫张学武不要打中山陵的主意,张学武依旧扒了中山陵的围墙,并在山岭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由于时间紧迫,张学武调集了五千多名高安等地的煤矿工人,用挤压爆破的手法快速挖掘坑道,配合表面阵地,实际上这就是上甘岭的小型翻版,以紫金山第一、第二峰的主阵地配合用圆木支撑起来的坑道阵地,在配属上燕子矶方面的重炮和江北的重炮群。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三章 战略意图(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