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明宦之风流无边>第五百二十六章 善守者

祈秉忠带出去的军队,几个时辰之后就败退回来了。双方并没有发生什么激烈的战斗,只是一般古代战场的情节,某个大将到了阵前,叫嚣着搦战,然后对方迎战,主将带兵出营排兵布阵,然后一员大将呐喊着杀出来,三五个回合之后,东瀛大将把明朝大将杀了个落花流水抱头鼠窜逃回中军。然后祈秉忠一连换了两位将军都是这样落败收场,于是明军士气低落心灰意冷,鸣金收兵,退出战场。

不过易土生训练出来的军队,都是败而不馁退而不乱,所以东瀛军根本就没有追击的机会。这也是易土生敢放心去让祈秉忠打败仗的原因。长宗我部知道明军的火器非常厉害,又看到他们撤退的时候,一丝不苟,后对变为前队,根本没有趁虚而入的可能性,所以也就没有下令追击。

第二天的时候,易土生派耿仲明出战,依然是这样的故事重新的排演了一番,这次长宗我部下令追击,明军稍稍的有一些损失。虽然如此,易土生仍然坚持认为,只要能够让幕府的主力大军上当,有那么一星半点的损失是绝对值得的。

第三天的时候,屡战屡胜的长宗我部失去了耐心,主动率领军队杀了出来。易土生派尚可喜迎战,结果依然败北,不过长宗我部并没有牛笔到下令要攻城的地步,一方面他的兵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他非常佩服明军士兵的心理素质。屡次战败,却一点没有松懈的意思,城头上旗甲鲜明刀枪耀目,城头下阵型如海,将士昂扬。如此的十几万大军绝对不是他四万兵马可以攻击的。

不过有一点长宗我部很有信心,他觉得自己已经为幕府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几天的战斗,为幕府登陆九州作战驱逐明朝侵略者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是时候通知德川秀忠渡过海沟,会和作战了。而且,他也基本上探明了明军在城头上的防御体系。

当天晚上长宗我部就给德川秀忠发出了消息,让德川秀忠立即渡海。而他自己却在积极的准备打响对易土生的攻城战。时间多就定在第六天的清晨,这样一来,德川秀忠要是第五天第六天渡海而来,正好可以成为源源不断的工程力量。

长宗我部元亲发现,明军的整个防御体系非常的古老没有什么新意,他以前读过孙子兵法也知道孙子吴子诸葛孔明这些人物,可以说是个军事上的中国通。没办法,日本的历史非常有限,大多数的将军都懂得中国的兵法,所以他认为易土生守的稳当是非常的稳当,但是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厉害,只要按部就班的攻击就足以瓦解城池了。不过,长宗我部元亲,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非常的清楚,攻城战中,攻城的一方肯定要比守城的一方多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自己手里的兵力不如明军多。加上德川秀忠的一方,基本上也就是持平,或者仍然是有所不如吧。再加上明军的火器,杀伤力非常的强大,远远地胜过于弓箭长矛战刀之类的兵器,所以,这次的攻击绝对不能是常规性的。所以他没有命令军队就在第四天开始攻城,而是押后了两天,为的就是打造一千张铁盾,用来对付明军的火器。长宗我部元亲也已经看出来了,火器这东西越是在远距离威力就越大,但是一旦近身搏战,不但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变得有些累赘。

结果让长宗我部元亲有些失望的是,虽然自己的计划正在一步一步的进行。可是幕府方面接到消息之后,反应越并不怎么热烈。德川秀忠甚至还派人询问,他是否已经展开攻城,情况已经非常的明显,德川秀忠对他口中所谓的“胜利”并不是太满意,因为长宗我部元亲并没有取得九州一寸的土地。

如此一来,长宗我部元亲对德川秀忠产生怨怼不说,还必须硬着头皮以区区的四万兵力来挑战平谷城和明军的强大军团。幸好有一件事情没有让他失望,那就是等到第六天的时候,一千张巨大的铁盾已经造好了。

德川秀忠有德川秀忠的打算,他手下也有很多的谋士,之所以没有贸贸然的出兵,还是因为后方不太稳固,害怕两大家族会乘虚而入。另外他手下的三位老中大人,和三位若年寄大人,最近摩擦很大,意见不同,发生了党争,也让他非常的头疼。

本来幕府的当家人最讨厌也最害怕的争斗就是党争,因为当年的德川家康就是趁着丰臣秀吉死了之后的党争才夺取了政权,对于这种党争,德川家的人从来都是不惜**的,但是目前可能是不行了。因为他要团结一切力量对付外敌,不是收拾内政的时候,偏偏这些老中和若年寄不知道进退,得寸进尺,让他心烦。

说到最近的事情,还是跟前几天在冈山地区德川家康追问两大家族的事情,责怪吉田松阳和桥本左内等人有关系。

当天德川家康责怪了四人之后,目付的四位奉行就去面见了他们的觉得很生气就立即联络了另外的两位若年寄藤原中立和元意朝来向德川秀忠抱怨。三位若年寄是德川幕府最高司法机构‘评定所’的当家人,更加掌握着特务机关,德川秀忠不得不认真的对待。

然后此事涉及到了幕府最高监察机构大目付的三位老中,所以德川秀忠觉得非常的为难,不过也不得不问,因为这件事情有必要搞清楚,他对整个战局也是非常的重要,不怪吉川弘文等人小题大做。

另外这件事情还牵扯上了幕府最高军事机构的几位‘定番将军”幕府有五位定番将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六章 善守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