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人在大唐:媚娘,请自重>第36章 “历史”遗留问题

第36章“历史”遗留问题

早朝结束之后,李慎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离开金銮殿,而是匆匆忙忙赶去后宫。

李世民不会无缘无故地草草收场,一定在故意等自己去找他。虽然对于唐朝的历史自己还没有到事无巨细的地步,但是大致的情况与自己所了解的历史相仿。只不过……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李慎被封为纪王的时候应该是在贞观之治期间,而非现在。

造成现在的这种局面只有一种可能性:自己彻彻底底改变了历史,改变了周遭的人对于李慎的看法,以至于让李唐王朝的历史开始走向另一条发展线。

不过可能性倒确实是有两种。

其一,李世民的直接影响。

如果是李世民在看到作为皇子在此次渭水结盟期间作出的贡献后,然后依照大唐皇室礼制,对自己进行封赏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至少这一种可能可以排除其他人等进谗言而让李世民把自己摆到西北道行军总管的职位,还兼并了一大堆官职。

其二,李世民受人蛊惑,想利用现在自己的功绩,蛊惑李世民将自己捧到这个位置上去,等时机一到,或者趁自己恃宠而骄的时候便借机杀出将自己斩杀。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自己的处境可就又处在危险的地段了。

捧杀,这一招够狠,也够歹毒。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究竟会是谁去游说老李头给自己加官进爵从而想实施报复呢?

康王李泰?越王李贞?黄国公李霭?还是当朝太子李承乾?

乍眼一看这些似乎都没有道理为自己说好话,但是仔细一想,这些人似乎都有动机。

李泰与李承乾不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这一点自己是十分清楚的。黄国公、英国公都是一副隔岸观火的样子,而自己则是这场政治漩涡中的焦点人物。

这些事情放在一块儿很重要,但是说穿了其实又都不重要。因为李慎此次回京并不是去看看老冤家李承乾的,而是想去打探时任右武侯的李治的状况。

高宗皇帝宅心仁厚,应该是不会轻易与人作对,自己也正好抱个大腿——虽然他现在既非太子,也无重要官职加身。现在的情况就是看历史究竟是在谁的那一边了。

如果自己赌对了,万事大吉;如果自己赌错了,身首异处。

这不同于战场上的刀剑相向,这一次是真的不能错走一步。一旦自己在出局的边缘徘徊,那一万颗续命丹也救不回自己。

正这么想着,李慎的一只脚已然迈入了御花园。

“咳咳。”

李慎原本想要偷偷摸摸地进去看看,皇帝在不在御花园。

不想却被守在门口的太监发现了。

“圣上有旨,如果李慎来了就让他在这儿站着等。等什么时候自己想清楚了,自己就会回去了。”

领事的太监宣完陛下口谕后便离开了,空留李慎一人在风中凌乱。

啊?

没想通就站着想,想通了就走?

那我现在就走?

他实在是被最近李二的神奇操作惊到了。

这老李头最近是怎么了,怎么老是跟自己来这套?难不成他……

不对不对,人家可是一国之君啊,就算是好色也得有个限度吧。

但是说来也怪。

自己原本只是来御花园看看这糟老头子会不会躲在这儿享清福——

毕竟御书房那儿时常会有朝中大臣奏报,进进出出,车水马龙。

没想到这糟老头子还真的在这儿躲清静来了。

好啊,你自己在这里躲清静,然后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我?

你李二到底是哪一头的?

为什么太子、魏王犯错都有人代受其过,为何自己封王封赏的时候还会被朝中重臣口诛笔伐?难不成真是你这糟老头子对我有意思?

李慎越想越气,恨到不行之时,一拳砸在了御花园的白墙上。

在李慎因为砸墙而痛彻心扉的时候,他忽然开始冷静了下来。

如果说,今天的这个局面是李世民早就已经料到的呢?

如果说,他的目的并非是想要给自己封赏,而是想借封赏的时机要暗示自己什么。

既然李世民差人早早等在御花园门口,说明他一早就猜到自己很有可能会来御花园找他解惑。

而他现在让人敕令自己离开,是因为御花园里不仅有他,还有……

想到这儿,李慎默默地朝这御花园内行了一次君臣之礼,然后匆匆离去。

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自己确实有些冲动了。

他李世民是什么人啊,是会轻易受人蛊惑的人吗?

只不过是挡不住朝廷上的流言蜚语罢了。曾经的魏王李泰,在成年时既不奉旨前往封地,又啥事儿也不做照样被太宗皇帝赏赐食邑一千户,重臣也纷纷开始进言纳谏,不断向李世民提议这些“有违朝纲”。

但是李世民还是依旧我行我素。如今这老李头跟自己玩儿这套,怕不是想让我感受一下当年魏王李泰曾经遭受过的口诛笔伐吧?

这老李头也太坏了吧!

虽然感觉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啊!

但是他这又是何必呢?

难道他想借机敲打敲打自己?

这马上就要出门统领西北大军的自己这会儿还有啥好敲打的?

等等……

难道,李世民想立自己为太子?

李慎有些惴惴不安。

现在回想起来,此次渭水之盟的过程期间,老李头多次


状态提示:第36章 “历史”遗留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