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小单位>第十八章 三

杨光进了定位科就直接参加值夜班,工作是刘朝阳分配的,“你妈x的,值班就是在固定时间段内巡检仪器填写日志,发现故障立刻给我打手机,你妈x的别私自上报,你妈x的也别动手等着我来处理。你妈x的五日报、十日报、半月报、月报、年报什么的都由我负责,你妈x的还有评比资料。”一旁的乌科在看喜欢的军事网页,体态安详,貌似什么都没有听见。

刘朝阳说:“你妈x的,你以前是一把好手,毕竟离开定位科很多年了,我又不断地自修,你妈x的现在你不行了,不如我了。你妈x的先学习后实习,等你熟练了再参与其它的工作。”一个月以后,杨光觉得可以参与塌陷波形分析的工作,就对刘朝阳说:“刘哥,我想试试我值班当天的波形分析。”“你妈x的不急,先在模拟机器上分析辨认波形,你妈x的,你生成的数据不入数据库。”

在互联网时代,台站联网,数据实时传送。塌陷波形分析早已脱离单台数据向省局汇总的模式,古家局塌陷定位数据中心可以选取全国任何台站数据进行人机交互分析,塌陷参数上网发布的速度非常快,不论是在精度上还是在及时性上,互联网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单台波形的数据在塌陷目录编制中还被纳入,目录编辑者要选择优质的数据来使用,距离陷中较近台站的数据往往是首选的数据,这项工作省级台网、国级台网足可以胜任。关键是原架构处室的人,总得分配一个工作干。

因为台站人员鉴别波形的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精度数据的离散度很大,目录编辑者去粗取精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老一辈从业者可以忍受这种工作中的单调与繁琐,年轻人不想劳神。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塌陷的定位标准数据发布到指定的网页上,由台站取回,用标准数据反演自己台站的波形相位,从而产生单台的数据,再回传到指定的位置。目录编辑人的编目工作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还给这个方法造了一个名词叫“匹配”。而且强调,台站必须“匹配”上,否则在评比中扣分。塌陷陷中到台站仪器探头之间的路径,因为陷波传输介质的差异,波形不会成为理论的模样,分析误差无法避免。“匹配”是抛弃实际而彻底理论化,目的只有一个——省事。杨光发觉现在的工作与以前的工作方式不同,自己还真得需要学习,学习如何“匹配”,总觉得“匹配”怪怪的。

以往,按照定位科值班惯例,今天处理昨天的数据,第二天的早晨8点钟准时下班。现在变了,刘朝阳经常下班了还不走,因为夜里发生了塌陷,他要“匹配”这个塌陷。杨光说:“没有规定今天的数据必须在今天上传,今天‘匹配’昨天的塌陷,两不耽误,对交接班有利。”“你妈x的说啥呢?这来塌陷了能走吗?工作要及时,你妈x的懂不懂?”“刘哥,就是一种内心的情结罢了。”“你妈x的,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妈x的以后都不用你分析了,你妈x的8点钟你准时下班。”杨光没有吭声,反正现在,我当班发生的塌陷都留给下一个接班的人来处理,乐得落一个清闲。汪台病愈后参加值班,刘朝阳对他说:“你妈x的汪台,波形分析你也别做了。”不久,乌科的数据处理权也被剥夺,都成了刘朝阳一个人的工作。

亢亥市与角亥市接壤地区发生一个塌陷群,角亥市市区陷感强烈,很多市民逃出楼房,张皇失措,仿佛世界末日抵近。角亥市塌陷台和角亥市塌陷局的值班电话不断,打进的电话太密集,造成值班室的电话只能接听不能打出。就是这样,多数市民还是拨不通电话,就不停地拨,不拨通这个电话是绝不罢休。塌陷发生的时刻,市局人员已经下班,这个星期是市局的冯局值班,他使用固话转移功能在自家床上值夜班,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进冯局的手机。已经深夜0点了,手机还是响个不停,吵得妻子和孩子无法休息,冯局连夜步行去市局指挥中心,一夜无眠。

冯局说服柳局,要把角亥台和市局的值班电话合二为一,都由角亥台的值班员来接听。柳局找到甄台:“把市局的来电转移到你台,反正台站24小时不离人。”甄台心里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面又不好拒绝,对柳局说:“定位科的工作都是省局观测处明文规定的,柳局提出的办法情有可原,定位科毕竟是三个人,他们要是拒绝,柳局,我也不好强迫他们接受。”“甄台,你不说话总可以吧?”甄台无奈地说:“好吧。”

柳局做东请客,甄台借故临时出差不能到场,市局的柳局、冯局、李局、陈科宴请角亥台的乌科和刘朝阳。汪台病情复发住院,没有宴请杨光,冯局认为杨光软硬不吃,对陈科说:“这事啊,杨光是唯一的潜在反对者。”陈科对冯局说:“令甄台保持默许,再搞定乌刘二人,一个杨光能耐我何?”

本地区发生有感塌陷以后,市局、台站值班室电话的繁忙程度是相同的,应接不暇。平时,角亥台也经常接听市民打来的电话,报告他发现或者听说的反常现象,什么鸡上树、狗咬猫、母鸡打鸣,蛇入室。民众不区分塌陷局同塌陷台的差别,认为你局、台是一家。台站的人都客气地解释:“局、台有分工,你反应的情况归市局负责。我接受您的信息也要转给市局,市局核实的时候还是要找您的,为了提高效率请您直接拨打市局的值班电话。”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