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变身女神剧作家>第122章 骑兵连,进攻!

战马奔腾。/p

双方的军人都呼喊着,相向冲锋。/p

很快的,两支军队冲到了一起。/p

面对上百人的日军骑兵联队,独立团骑兵连的十几个人毫无惧色,挥刀砍杀,将一个个小鬼子斩落马下。/p

日军当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他们人多势众,许多骑兵连的军人被砍破棉衣,血流如注。/p

待到双方的人马再次分开,一轮冲锋结束,骑兵连只剩下了五六个人。/p

人数差距再次拉大,但他们的脸上面无惧色,咬牙切齿地用坚毅的目光看向前方,手中紧握着的战刀刀锋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p

孙德胜的手微微颤抖,用力喘着气,忽然他抬手摘掉帽子,在沾满鲜血的刀刃上狠狠抹了一下,把帽子丢在地上。/p

帽子落地的同时,孙德胜高举战刀,用嘶哑的声音吼道:“骑兵连,继续进攻——!”/p

“驾——驾——”/p

身边的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一抖缰绳,挥着战刀冲进了日军队伍里。/p

金铁交鸣,嘶吼与痛呼声响起。/p

一抹刀光擦着孙德胜的脑袋划过,落在他的左肩上,将他左臂齐根斩下!/p

孙德胜艰难地冲出日军队伍,但此时,他的身边已空无一人。/p

所有骑兵连的战友,都在刚才的两轮冲锋中倒下了。/p

只剩他一人一马。/p

镜头落在他的脸上,这是一张沾满了灰尘和血迹、胡子拉碴的脸。/p

他的嘴巴微张,大口喘息着,显然两次冲锋交战之后,已经颇为疲惫。/p

但他并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p

从那双并不算大,却充满了冰冷杀意的眼睛中所透露出的,是冷漠,是坚定,是无畏,是视死如归的决心!/p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p

他缓缓扬起手中的战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面目狰狞,青筋暴起,最后一次吼出了那声——/p

“骑兵连,进攻!”/p

一人一骑一独臂,跨在战马上,向着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p

悲壮的背景音乐响起。/p

孙德胜冲进了日军骑兵联队里。/p

没有任何奇迹发生。/p

他的身影被瞬间吞没。/p

随后身中数刀,摔落马下。/p

“艹!”/p

吕万良握紧的拳头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只觉得心中又感动又难受,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模糊了双眼。/p

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段情节,但内心的震撼和全身内外的颤栗,却丝毫没有减弱。/p

……/p

孙德胜的那声“骑兵连,进攻”所震撼的,不止吕万良一人。/p

第七集还没播放结束的时候,网上就炸了锅。/p

孙德胜最后冲锋前的特写画面在微博、贴吧、论坛里迅速流传着,每一个在看《亮剑》的人,此刻都心绪难平。/p

“第一次看抗战剧看哭,向英雄致敬,英雄不朽!”/p

“你一定难以想象我们宿舍六个大老爷们哭得稀里哗啦,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p

“我真的没想到过,我这个喜欢看花美男的女孩子竟然会被这样一个糙汉子感动得哭花了妆……”/p

“背景音乐犯规,我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但小号声响起的瞬间,还是绷不住了……”/p

“致敬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一个新华夏而宁死不屈的先烈们!”/p

“明知必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p

“看到此时,我终于明白亮剑二字的涵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视死如归,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就是华夏军魂!”/p

“那些垃圾神剧的导演们,你们好好学学抗战剧到底该怎么拍!”/p

不过也有人质疑这段剧情设置。/p

“我恨死姜乔了,为什么把孙连长这么快就写死了,还有,最后一次冲锋的时候,为什么不杀掉三五个鬼子呢?”/p

“对啊,最后冲过去砍杀一番再倒下,岂不是更有英雄气概?”/p

“一个人也没杀死,也太垃圾了吧,导演和编剧在拍这里的时候是不是脑残了?”/p

然后,他们的言论很快就被其他网友怼了回去。/p

“一个失去了一条胳膊的人对战一群鬼子,你还想着让他杀几个人?滚回去看你的脑残神剧吧,别说三五个,三百个杀起来都毫不费力!”/p

“很明显,这样的场景才符合实际。你看骑兵连的三次进攻,每次都毫不拖泥带水——冲进去,砍杀,冲出来,没有那种慢镜头给特写的拍摄手法,干脆利落,朴实无华,却更具有震撼力。”/p

“孙德胜最后倒在敌人的刀下,毫无疑问是非常残忍的,但正是残忍的力量,使得这个桥段,乃至这部电视剧得到了升华。”/p

“不得不说,关键人物在最后关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是国内外很多影视作品惯用的手法。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处理方式,所以才会希望孙德胜临死的时候拉上几个垫背的,但导演和编剧显然更希望不刻意不造作,摒弃了传统的处理手法,这其实是需要一定魄力的!”/p

“说到魄力,我觉得《亮剑》最大的魄力就是从未恶意抹黑过任何一支军队。当骑兵连全体壮烈殉国后,日军骑兵联队长要将他们厚葬之时,我算是被这部电视剧深深折服了!”/p

等到第七集播放完后,广告时间,网络上面更是炸开了锅。/p

关于孙德胜的死,关于日军要给他们的厚葬,


状态提示:第122章 骑兵连,进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