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喋血争锋>第二章 赠刀

第二天一早,李崇德和赵得才就去了县城去打听具体情况,李云天也去隔壁郑家村去向郑万达告别顺便打听一些关于关北道的情况。

李云天到郑家村时,郑万达正躺在院里大柳树下的躺椅上喝茶,院子一边摆放着一个兵器架,架子上放着各式刀枪。平常年月,郑万达就在这里指点几个弟子练武,可是这几年闹灾荒,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时间和体力来练武。

“呵呵,你个臭小子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郑万达看见李云天也不起身,笑骂道。

在郑万达的几个弟子中,他最喜欢李云天。李云天的习武天赋很高,同一套拳法,别人要好几天才能学会,这小子用不了一天就能学会。而且李云天练武也非常的刻苦,再加上他年龄小进步快,所以郑万达一直想让李云天来继承自己的衣钵,李云天自己也同意。可是自从前年闹灾荒以来,为了补贴家用,李云天就不得不天天进山打猎,跟郑万达习武的时间就少了。

李云天径直走到师傅旁边的小凳上坐了下来,道“师傅,我是来和你老人家道别的。”

“道别?道什么别?”老爷子见李云天满脸凝重,忙直起腰问道。

“是这样的,你老也知道,这两年遭灾,我家实在活不下去了,准备去关北道屯边去。”

老爷子不说话了,思索半刻才道:“哎,这个世道!去就去吧,也是条活路。”老爷子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听到要去关北道屯边也没有刻意阻拦。

“师傅,你老给我说说关北道的一些情况吧?”

“别急,喝口水,我慢慢地告诉你。”老爷子给李云天倒了一碗茶。

关北道,是大夏帝国最北方的一个道,位于大夏帝国东北部,分为三州(沈州、锦州、吉州)、三镇守府(延东镇守府、鸡西镇守府、通辽镇守府)以及一座齐哈城、一座铁雄关。鲜卑人、女真人、高丽人、蒙古人、雅库特人、达瓦尔人、赫哲人、库梅克人等大大小小几十个民族混居其间。

元历96年,大夏帝国第四代皇帝刘琪派遣骠骑大将军自己的亲弟弟成亲王刘成率领步骑大军十万人,一举荡平了那里,置关北道,大夏帝国的兵威也震动了大陆东北部。在大夏帝国最辉煌的岁月里整个大陆东北部的国家全部都对这个庞然大物俯首称臣。星河轮转,随着大夏帝国由盛而衰,元历323年,由于东北部的新罗王国、雅库特部落崛起,在加上草原上蒙古人的东进,整个关北道除了通辽镇守府、锦州等几个靠近山海关的州县外全部沦陷。元历384年,大夏帝国趁着新罗王国内乱、蒙古人忙着北扩之际,派征北侯郑勇、忠毅伯王成龙率领十五万大军兵出山海关,在沈州宁古塔附近大败雅库特人和新罗王国联军,其中雅库特人损失近十万兵力,从此只能偏安于东北部一隅。元历386年又攻克铁雄关,把蒙古人驱逐出关北道。元历387年初,大夏帝国、蒙古汗国、雅库特部落、新罗王国、高丽公国等五国在沈州城签署了《大陆东北部和平协议》,也称《沈州协议》,承认关北道是大夏帝国领土的同时也诞生了大陆东北部的一个新国家---高丽公国。

从元历96年开始经过近三百年的整合、迁徙、发展,到现在整个关北道有人口八百万,占大夏帝国总人口的半成不到,其中大夏人有五百多万,整个关北道的总人口相比于其辽阔的土地来说还是显得地广人稀。很多地方都还是无主之地,但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也非常丰富,很多大夏帝国腹地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到那里去安家落户。

听完郑万达的话李云天才放下心来,原来关北道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凶险,两家人到了那里,种上分到的地。。。。。

老爷子看李云天想得出神,也不打扰他,拿起自己的茶杯喝了起来。老爷子心里也很惆怅,这一别师徒俩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见面。过了一盏茶时间,老爷子问道:“云天,什么时候走?”

“哦,不知道具体时间,估计也就这几天吧。”李云天回过神来。

“你也快走了,让我看看你的武艺有没有荒废掉,关北道相比于关内来说还是不怎么太平的,多些武艺也好防身。”老爷子道。

“多谢师父。”

师徒俩到兵器架上各自拿了兵器,李云天拿了一把蜀刀,老爷子拿了一杆烂银枪。

大夏帝国民间的刀有很多种,分为:短刀、蝴蝶双刀、九环刀、大砍刀、马刀、子母刀、云头刀、苗刀、斩马刀、双手单刀、片刀、戒刀、直背刀、佩刀、柳叶刀、鬼头刀、破风刀、腰刀等等数十个品种。

枪的种类没有刀多,分为:丈八蛇矛、烂银枪、五钩神飞亮银枪、虎头錾金枪、金?提炉枪、八宝鼍龙枪、浑铁枪、镔铁点钢枪等等。

李云天双手环刀先向师傅行了一礼,退后两步,老爷子双腿扎地把烂银枪一摆,道:“来吧!”

李云天也不客气,右腿用力一蹬,欺身就上,老爷子侧身就势朝李云天下半身一个突刺,李云天毫不示弱,刀身往下一压,动作做得干净利落,然后接着向前一个快速翻滚,已到了老爷子面前,右手就势挥刀砍向对方双腿。老爷子早有防备,后退一步,长枪斜推,封开了这凶狠的一刀,然后长枪上挑直刺李云天咽喉,李云天扭头闪过,同时收刀回防。两人你来我往斗了将近半个时辰,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甚是凶猛,一个老


状态提示:第二章 赠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