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侯门骄女>第九十章 互咬

皇帝在朝臣面前,在百姓面前,一直表现得极为怀念杨帅,并且几次三番忏悔他不该听信奸臣所言误杀杨帅。

有几次皇帝在杨帅的祭礼上痛哭失声,呜呼哀哉的大念追忆杨帅的祭诗,几次三番同朝臣说,如果有杨帅在,大明朝不会被小小蛮夷欺压,前一阵子,宫中传说,皇帝几次梦见杨帅。

皇帝想念忠臣良将,自然无法忘记杨帅。

因此杨门太君很自信皇帝对杨帅是愧疚的,她的丈夫,儿子用牺牲换来了大明朝的今日,皇帝如果不晓得感恩的话,同暴君何异?不怕史书上骂他吗?

亏待杨帅的遗孤,不怕世人把皇帝当作桀纣亡国之君?

杨门太君守寡多年,消息相对闭塞,又一味的认为皇帝亏待了杨家,有心补偿杨家,她很少想到皇帝是不是在做表面文章。

就算皇帝对杨家有记恨,这些年也该烟消云散了。

太君前些天入宫去寻了太后娘娘,从太后娘娘口中探得了口风,晓得皇上还是在意看重杨家的,只是姜二爷到底牵连着秦王世子,皇上不好处置有杨家血脉的世子爷。

太君忍了半晌才忍住把真相告诉给太后娘娘知道。

混淆皇家血脉的罪名,太君也晓得几分的,她一直打算等赵铎溢疆场立功或者扬名立万有了一定根基再把真相揭穿出来,太君同秦王一个念头,秦王世子的位置不好做,除了集中了杨帅的仇敌注意外,皇上不一定会重用秦王世子。

皇帝不想再培养出另外一个老秦王。

秦王世子平庸点最好。

太君不想让自己嫡亲的外孙平庸,便想着等外孙立下大功,让皇上和百姓无法忽视的大功劳时,再说穿此事,到时皇上不得不认下赵铎溢才是秦王嫡子。

只要皇帝承认赵铎溢是秦王嫡子,赵铎泽长得再像老秦王都没用。

大明朝,嫡子继承爵位,有嫡子的情况下,勋贵贵胄传承绝不会另立庶子。

虽然太君也晓得这么做有邀功逼皇帝的嫌弃,可这也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因此太君无法容忍赵铎溢被关在王府读书,杨家宝和赵铎溢是她全部的希望,甚至她对赵铎溢的看重尤在杨家宝之上,毕竟杨家宝的身体不好,不大可能亲自上疆场领兵。

丈夫留下的宝贵遗产,太君绝不会能留给赵铎泽!

也因为借着进宫的机会,太君向为太子病情发愁的太后和皇后推荐了秦王妃。

她只是说,秦王二儿子赵铎溢身体从小就不怎么好,得过两次大病全赖秦王妃照料,赵铎溢拜师的时候,其师傅给他把脉过,仔细询赵铎溢用了什么药材。

赵铎溢的一切都是秦王妃安排的。

纵使秦王妃不懂得医术,也会养生保健的秘法。

毕竟秦王的身体也很好,太妃也越活越精神,这些全是秦王妃的功劳。

杨门太君怕皇后不信,便推说高人说秦王妃似某位医药圣手的弟子……

被太子的病情急疯了皇后娘娘怎么可能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

哪怕秦王妃不是医药圣手的弟子,她也要把秦王妃请进来垂问一番,太后一直对秦王妃淡淡的,说不上多喜欢她,便支持了皇后这个想法。

杨门太君借此机会给皇后出个了主意,用含着药的茶水试探一番秦王妃。

这年头医女地位太低,按照杨门太君的说是,秦王妃不大乐意让旁人知道她懂得医术,纵使担心太子,也会先顾好自己。

太后欣赏杨妃,也欣赏杨帅的忠义,对杨门太君还是很友好的,同时也怜惜杨门太君守寡这些年颇为不易,虽然太君性格显得闭塞,乖张,又有点偏激,太后也愿意把最太君身上的毛病当作是老寡妇的通病。

有了杨门太君的建议,太后的支持,皇后底气十足,于是她宣召秦王妃入宫。

皇后见秦王妃一如既往显得很亲和,不过认真看的话,皇后眼底闪过一丝丝难耐的恨意,秦王妃不懂医术养生便罢,如果她懂,还很精通的话,皇后绝对不会放过一直向自己表忠心的秦王妃。

太子的病不是最近才有的,从出生太子的身体就不怎好,秦王妃明明有救命的本事,偏偏看着太子受苦,看着皇后跟着太子殚精竭虑,这哪里是忠心?

根本就是心怀异心,不忠不孝。

“本宫最近忙着太子的事情,对你有所疏忽。”

“不敢。”

秦王妃柔和的脸庞挂着担心,“太子的身体要紧,娘娘最近受累了。”

“你也是有儿子,自然晓得儿子若是病了,做娘的心里不好受。”

皇后眉宇间难掩痛苦,轻叹:“你有三个儿子,一个病了,还要好一些,可本宫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太子有个三长两短,本宫将来能靠哪一个?你也晓得,皇子们都想着那把椅子,大明朝偏偏最重视嫡子,本宫当年被册为皇后,如果太子……皇上为了将来,可以罢黜本宫的后位,册立旁人。如果本宫当年能再生个儿子就好了。”

不是皇后不想生,而是皇上不宠她,她怎么生?

皇后也有五十左右岁了,保养得再好,还能比上花骨朵一样的年轻女子?

皇帝去后宫大多寻年轻的女子相伴,虽然每月初一十五还会来皇后宫中,但他们大多都是各自安寝。

秦王妃忙宽慰多愁善感的皇后,“娘娘有太子一个,比臣妾有三个孩子强上许多,臣妾的儿子远不如太子本事,贤孝。太子殿下心疼皇后娘娘必然会挺过这一关的,太子殿


状态提示:第九十章 互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