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行者玄奘>第十九章 大唐最西的城市1

在以后的路程中,玄奘小心翼翼地绕过了嘉裕关,并尽可能地避开官道和城镇,昼伏夜出,从最不易被人发现的荒僻的戈壁滩上行路。但他也不敢过度远离官道和驿站,以免迷失道路。

早在隋文帝时期,朝廷便在官道附近设立驿站,大约每隔三十里设一座驿站,以供给旅客食物和提供住宿。而在边关一带人烟稀少,路远难行的地方,驿站的作用更为明显。

驿站属于官方机构,必须持有官府开办的凭据方可入住。

对于此时的玄奘而言,这样的地方绝不是他敢靠近的,但这并不防碍他将驿站作为一个有效的地标来使用——远远地望一眼从窗口透出的诱人红光,确认自己没有迷路后,便悄悄远离,一头钻进风雪中。

就这样,玄奘与官道若即若离,独自摸索着向西北方向行进。

河西的夜晚,祁连如黛,戈壁黝暗。那山风尖锐刺耳,就像千万头野狼在齐声嗥叫,又似鬼魅在耳边轻声细语,令人茫然不知所在……

好在还有祁连山,这座高大的山脉依然不离不弃地伴随着他,像一条巨龙,始终绵延在他的左手边,且永远是一幅冷峻的表情。

对来自中原的玄奘来说,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从这里开始,他将一步一步走向未知。

尽管吉凶难卜,但他知道,这条路通向佛国,通向他心中的净土……

数日后,体力已严重透支的玄奘终于看到了一座城池。

城池不大,城门连同城内的屋舍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着,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连绵的小雪包,险些被他错了过去。

他知道那便是瓜州,大唐西北地区最后一座城市。

相传当年周穆王西巡时,西王母设宴款待,命仙女至天界采瓜。仙女回途路过此地时,不慎在云端摔了一跤,失手将天界的蜜瓜掉落。从此,蜜瓜便在此地大量生长,此地遂得名瓜州。

从瓜州往西便是玉门关,再往西去便不再是大唐的国土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西来东往的商侣都要在此补充给养,而这里的守军也会严密监视每一个进出者。

玄奘以前从未到过西域,只听说前面有沙漠有烽燧,道路复杂,别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现在,他站在城外的山坡上,看着城门守将依次检察过往行人的过所和公验,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管怎样,他都必须进城。独自走过了千里河西走廊,眼下的他需要休息,需要为下一段路程准备马匹和干粮,还需要向当地人打听路况,了解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样才不至于两眼一摸黑,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然,若是能找到一个熟悉地形道路的向导,为他带路,就更好了。

问题是,这可能吗?

耐心等了半日,总算等到了傍晚守将换班之时,玄奘赶紧背起行囊下了山,乘天色昏暗守备疏松之际潜进城去。

本以为瓜州地处边关,又刚刚下过雪,定然十分冷清。进城后方知自己想错了,这座小小的边城竟是极为热闹,城中居民除汉人外,还有突厥人、高昌人、以及各种杂胡。一条长长的主街贯穿全城,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

由于朝廷下了禁边令,很多原本往来于丝路上的商队现在不得不在此停息下来,等待着边关局势的明朗。以前他们大都风尘仆仆,牵着骆驼马匹,驮着绢帛布匹、茶叶瓷器、皮毛香料、颜料珠宝,步履匆匆地走过长街。而现在,暂时安顿下来的商旅们便在这条大街上开起店铺,就地做起了生意。

瓜州市场上集中了中原的丝绸、于阗的玉石,以及来自西域各地的毛皮、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物,被誉为“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还有人拿中原的蔬菜来换这里的椰枣,据说,越是干旱地方出的椰枣,越是甜得厉害。

小小的瓜州城,在政治军事上风声鹤唳之际,在经济上反倒呈现出一派繁华之象。

玄奘现在就行走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街道上的积雪早已被无数双脚踏成了烂泥。

他的身上还有一点盘缠,眼下首先要做的就是买一匹好马。

瓜州有很多贩马的商人,因为当地生长着胡杨、椰枣和大片的牧草,是个牧马放羊的好地方。

眼下因为禁边之故,马匹的价格涨了不少,马行的生意也都不错。

玄奘挑选了一家看上去挺大的马行,迈步走了进去。

老板很热心地迎上来,扬着笑脸问道:“这位师父,可是来看马的?”

玄奘点了点头。

老板一脸殷勤地笑道:“师父可算是来对地方了!咱们这里可是全瓜州最大的马行,什么好马都有!我这就带您瞧瞧去!”

说着话,便将玄奘领进了马厩,老板指着那一匹一匹的马,不住地夸口说它们是多么的精壮。

“师父您看看这匹,多壮实!用来耕田犁地再好不过了,比骡子都能干!还有这匹,虽然矮小,但是腿粗,能负重,驮多少货都不嫌累;您再看这匹,别瞧它瘦,跑起来又快又稳当,性子还机灵,若是牵出去打仗,保管立功……”

看着那一匹匹毛色俱佳的马,玄奘不禁又想起了小白龙,想起了乌骓,心里一阵痛楚。

“贫僧是买来走路的。”他说。

“原来师父是要出行啊,”老板恍然道,“但不知是走长路呢还是走短路?您跟我说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大唐最西的城市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