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宫妃的正确姿势>第二次更新
依旧握着手中的势力不放的原因,他需要这些保障,来保证他和他的弟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能够保证他的弟弟即使被告状无数次,依旧能够纵情高歌。

襄郡王闻言也心有戚戚,叹了口气道:“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我劝你一句,不如找个时间和皇上聊聊,服个软。皇上既然这次带你出来了,就是一种信号,佶儿在宫里这么多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缓冲。大家都是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敬王苦笑,没有答话。

世子陈佶和小四都乖乖的不支声,他们大约知道这两位在谈一些重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不需要他们的意见。

陈佶算是大孩子了,他对于皇帝和自己父王的关系很纠结,也很迷惑。养在宫里的他对于皇帝其实有些天然的好感,大约是因为皇帝对上阳宫爱屋及乌,由一开始的表面功夫到现在的几分真心,陈佶还是能够感觉到的。

而对自己的父王他其实是有些陌生的,到了这两年,见面的次数多了,感情才好了起来。

长大了,懂事了,却夹在这中间,这对于陈佶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小四则是天真无忧的转着眼睛,乖巧的左顾右盼,偶尔还对陈佶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总算让陈佶心里一暖,不管怎么样,日子还是不错的。

襄郡王也就是点到而止,说这些其实都算是逾越了,至于怎么做,那要看敬王自己怎么想了。

襄郡王朝敬王笑了笑道:“今天没有风,还算不错,慢跑几圈吧,马儿恐怕都寂寞了。”

敬王笑着应了,他们这里有两个孩子,也不敢骑着马飞奔啊。

而在另一边,华裳正在给一匹棕色的小母马梳理毛发。

“马刷要轻一点,顺着下来,像这样。”皇帝一边刷着他自己那匹神骏高大的里飞沙,一边给华裳讲解。

华裳小心地学着,说起来,这一世,她还真的从未做过这样的“粗活”,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经历。

华裳笑着开口道:“这匹马好乖啊,会跑得快么?”

皇帝笑道:“你刚刚学习,只能骑这样温顺的母马,也不可以骑太快,等练好了,朕送你一匹西域进贡来的紫燕骝。”

华裳抿着嘴笑道:“紫燕跃武,赤兔越空。那样的好马配臣妾可惜了,宝马赠英雄,这次出征归来的将士们倒是配得上。”

皇帝不在意地一笑道:“过几天西征的几位主要将领将会前来,其实他们并不喜欢紫燕赤兔之流的名马,他们更看重有耐力的军马。”

华裳轻声笑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些将领们每个都是千里马,皇上是明君,又是伯乐,恭喜圣上。”

皇帝哈哈一笑,很是愉悦,然后收敛了笑意,开口道:“可惜,也会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良才难得,朕又岂能面面俱到?朕只希望能够做到不会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华裳柔声赞道:“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哪怕真的‘天下无马’,也掩盖不了皇上的勤政爱民、英明睿智。”

皇帝摇摇头,轻笑着道:“强邻在侧,尚谈不上四海升平啊……”

~~~~~~~~~~~~~~~~~~~~~~第二次更新分割线~~~~~~~~~~~~~~~~~

华裳看着皇帝坚毅深沉的面容,轻声问道:“皇上何出此言?我们和胡戎的战事都已经停了,胡戎的大王也要向陛下举案行礼,臣妾听说,这是凉朝后期至今,第一次对胡戎的大胜,已是不世之功,朝中称颂陛下英明神武的奏章已经堆满了案牍,皇上又在烦恼什么呢?”

皇帝嘴角露出了几分说不清的笑意,略带忧虑,边刷马背边道:“胡戎偏居一隅,民风虽然彪悍,但是由于种种限制,人口并不多,加之环境严酷,想要真正的繁荣起来,还要几代人的努力吧。堪布王如今年轻,胡戎也因为多年战乱而国力耗损,所以才有今日之大好局面,朕几乎可以断言,二十年之内,我大梁与胡戎会相安无事。”

华裳笑着开口道:“臣妾虽然不甚懂,但是听起来是好事,皇上以怀柔的政策对待胡戎,并不苛刻财物赔损,来此的胡戎臣民都十分感怀大梁的繁荣与仁慈,感激陛下的宽厚与仁爱,和平总是大多数人都期待的事情。”

皇帝微微抬起头,望着东北的方向,沉声道:“胡戎的连年战乱不仅仅和我们打,也是和北蒙交战的结果,北蒙人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西北安定了下来,并不能意味着和平,真正的考验在北方的大草原上,那里水草丰美,人们逐水草而居,每个成年男子都是马背上的战士。”

华裳听着皇帝低沉的声音,心情也重了起来,然后抬起头轻声问道:“北蒙人和胡戎人有何区别呢?臣妾只是一个妇道人家,还真的不太懂这些,北蒙很强么?”

皇帝轻笑了一下,简单地开口解释道:“胡戎人大部分生活在高原,那里气候恶劣,但是主要还是以耕种土地为主,粗粮果蔬都不缺,住的是毡房,也就是有固定的房屋和土地,其实有点类似我们大梁,只不过他们的阶级更加明显,奴隶和贵族有些天然的鸿沟,战事一起,奴隶是最先被消耗的东西。”

“而北蒙则不同,北蒙是一个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住的是帐篷,几乎没有耕种的土地,完全依靠放牧而生,但是草原上冬天很长,牧草


状态提示:第二次更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