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赝品帝国>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务正业
说的一句玩笑话叫做“借我三千城管,复我浩荡华夏!”,鱼寒可没这种本事,别说是三千就算给他三万人马那也顶多只能用来保命而已。借着城管的名义编练私兵,鱼寒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先把这些人培养成就如同从罗殿带出来那些青壮一样的种子,以便于在必要的时候通过他们以老带新迅速壮大队伍。

可问题是,以喻口如今的收入情况来看,要组建三千多人的武装力量确实不容易。短期内已经无法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就只能是想尽一切手段减少支出。但吃喝肯定是不能省的,不仅要保持现在每人每天两斤粮食的标准,更要想办法让即将展开训练的青壮们获得更多肉类食物。不然就算朱熹那榆木脑袋再能吹得个天花乱坠暂时把人给糊弄住,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怎么让人上阵杀敌?怎么维持住高昂的士气?

基本的生活必须为继,好在一支军队除了吃喝以外还有很多别的需求,也可以在其它方面想点办法来省钱。虽然特别想拥有一支全火器的划时代精锐,可苦于手头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物资可供使用,更无法仅靠一个喻口县就建立起庞大的后勤保障力量,鱼寒能够选择的也只能是继续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跟人玩冷兵器。

武器的试制工作还不能展开,因为有一件最重要的原材料正在通过各种特殊渠道进行紧急采购当中,剩下的也就只能是先在用以防御的盔甲方面打主意。别看鱼寒的脑袋不大灵光,也没能耐跟别的穿越者一样搞发明创造,但做为一个专业的赝品商人他要仿造一些“前人”之作还是勉强可以凑合的。

龙亭侯蔡伦在发明造纸术的时候没想过用这东西来制造盔甲,但在盛唐河中节度使徐商的带领下纸制的盔甲被想到并研发成功。“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新唐书》中的这句话也足以说明了纸甲的安全性是非常可靠的能够被大量用于实战当中,所以到了宋代这种省钱轻便的防御用品更是成了军队的制式装备。

宁宗时期泉州知州真德秀曾上书枢密院,言及“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更是证明了纸甲不但具有和铁甲相近的防护效果,还能在某些特定环境比如水师作战中发挥出一定的优势。

防护效果已经得到了实战的检验,造价又还相对低廉,至少每个月能卖给乌达补好几百坛工业酒精的鱼寒还会没办法解决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况且这造纸甲又不是制作宣纸,捞纸什么的手艺要求也没那么高,在如今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喻口城内找几百个心灵手巧的青壮来打下手也不是什么难事。

要仿造出比大宋官军所用更精良的纸甲,这对鱼寒来说并非不可能。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合格的纸甲在经过压实裱骨等工艺使其具有足够韧性强度之后,为了保证一定程度的防水性还必须以桐油浸泡并刷上一层土漆,而这就会给带来了一个新的麻烦。经过这样加工出来的纸甲在防火性能上又有所欠缺,而鱼寒总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规定敌人不能对他的军队使用火攻之类的打击方式吧?

铁甲没钱造,纸甲解决不了防火的问题又不敢大规模的仿制。世人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偏偏鱼寒现在就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水火不相容的问题,否则纸甲在战场上被点燃了那可真不是在闹着玩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务正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