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百一十八章谁也别大义凌然
灭国易,安国难。 .t.在匈奴人短短两天内精锐尽覆以后,真正对赵国具有考验意义的事才算正式到来。
为长久安定北疆,以便安下心全力应付秦齐两个野心勃勃的强国以及中原不断的纷争,赵国北疆大胜的消息与数百匈奴、楼烦少年一同回到邯郸引起轰动的时候,赵胜依然留在云中主持着善后事务。
河套在赵武灵王时代就已经属于赵国所有,赵国朝廷也从设立云中郡开始便积极向河套平原迁移百姓,但以这个时代缓慢的发展速度,再加赵国境内不断的风波,这十几年来河套平原依然荒芜一片,人烟稀少,就连原先长居于此的楼烦,林胡等胡人也基本被驱散干净,除了北边阴山脚下以及南边黄河沿岸建起了一些小城邑以外,河套的核心地带只留下了野羊隐没,狐鼠来往的渺茫大草原。
赵胜已经答应匈奴须卜氏和楼烦人迁移一部分部落进入河套,并为他们划定了黄河北河南岸的大片草场,这一片草原靠近黄河主河道,水源充沛,草长莺飞,远比阴山之北富饶百倍,虽然只占据黄河南北两河之间靠西部不到一半和北河以北到高阙邑之间的一部分地方,而且直接在云中郡高阙邑和九原郡两大要邑赵军的直接监控之下,但部落间杂生活在这里的十多万匈奴和楼烦人只要不妄图作乱,生活远比阴山之北广阔的阳山郡之的那二三十万多万胡人惬意许多,所以詹师庐以及楼烦王在经过一番思想斗志以后都不约而同的将主账迁到了这里。
话语权向来掌握在胜利者手里,匈奴人和楼烦人在战败和臣服以后还能得到这样的优待,自然不能白白地得到好处,紧接着赵国对他们的控制手段便全部用了,除即刻开始在河套腹地胡人牧区边缘及腹心地带营建黄河北河大拐角的定边、北河边的楼烦、九原之西南河北岸的西原三座集驻军与为胡人各部以及胡人与赵人提供贸易的城邑以外,还将胡人牧区之东的河中地带到九原邑之间、高阙之南到黄河北河北岸之间水系发达的地区划分出来,作为第一批回报交付给“集缁缕”的那些赵国商贾和富豪进行开发。
在河中地区建立城邑和进行农业开发两项举措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不但有效的控制住了内迁的匈奴和楼烦部落,还得到了赵国商贾富豪们的踊跃支持。虽然赵胜的做法完全不具有赵武灵王当年向北三郡移民时的强制性,但富豪商贾们的自发积极性和灵活行却远远超过了出于朝廷的强制力,仅仅是一个月以后,第一批由邯郸富商从赵国境内甚至韩魏齐燕各国偷偷征召来的移民便出现在了河中茫茫的大草原。此后移民汹涌,越来越多,除了大开发热潮即将掀起以外,同化胡人的步伐也在悄然间迈动了。
云中郡的开发建设即将如火如荼的时节,阴山以北新建的阳山郡今内蒙古草原北部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大阴山的阻隔,阳山郡属于干燥少雨的地区,水少草枯之下,不但不适于农业开发,就连发展牧业也远远比不阴山南的河套地区,即便四五倾的地方也未必能赶河套地区一倾地供养的牛羊多,也难怪於拓一心要打破高阙占领丰饶的河套了。
於拓的狂妄之举非但未能给他的挛鞮氏带来好处,甚至还几乎遭到灭族之灾,军力尽失之下挛鞮氏彻底分为了互不统辖的五个部落,在赵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之下,不但无力反抗,而且为了抵御西边大单于的吞并还得依靠赵队加以保护。
失败者没有话语权,没有军力支撑的失败者更是连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挛鞮五部经过低声下气的祈求之后,虽然在赵胜的允许下将几万人的部众送进了河中地区与须卜氏以及楼烦混杂游牧,但依然有十余万部众留在了原来的牧场与须卜氏三万余人和楼烦六七万人的部落交错居住。
如此一来匈奴两氏和楼烦人彻底混杂在了一起,同时又因为被划分进赵国不同的郡县管辖,虽然各族之间下统绪任在,但百的部落却在事实取得了更大的自治权利,更加依附于赵国的郡县而非各自一层的贵族,下统绪已在悄然间滑向了分崩离析。
这样的混乱自然是赵国所需要的,而能走出这一步恰恰是因为赵胜深知后世汉武大帝能用推恩令成功瓦解各诸侯国的原因所在,这是一把软刀子,“杀人”的过程中不但不会让人感觉到痛苦,甚至还会让人误以为得了便宜。
不过单单打破胡人的统绪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谁也不能保证分离之下的胡人各族多少年以后出现一个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或者努尔哈赤之类的人物,所以对他们的同化更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赵胜除了一手推动赵国对云中地区的移民以外,同时还奏赵王颁下成文的法律,规范和加强了胡夏之间的贸易往来,严格将胡人的马匹、牛羊以及中原货物的交易价格决定权掌控在了赵国朝廷的手中。
赵国与秦国不同之处就在于秦国是耕战并重却严厉打压商业的国家,而赵国却是商业发达。虽然秦国的耕战制度更加适合一统天下的需要,但赵国要想一蹴而就却绝不可能,而且作为后世来的人,赵胜就算有完全的决定权,也绝不可能完全仿效秦国的做法。那么也只能从规范商业行为,加强商业管了。同时要想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而云中的开发恰恰给了他这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