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东皇太一混江湖>111.白蛇青蛇{二}

="(" =>

法海打通了通往下界的通道,将一青一白两条龙带到下届。 他想收了她们完善八部天龙,所谓西方佛教的八部天龙不过就是些蛇虫之属,至多有几条亚龙。虽说龙族衰败没有了当年的强大,但是也不是想抓就抓的。龙凤大劫之后,龙、凤、麒麟三族死伤惨重,但是活下来都是强者中的强者,它们少在洪荒中走动,只是低调行事而已,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祖龙、凤祖和麟祖都还在世,洪荒初期它们就是准圣大圆满之境,亿万年过去了,谁知道它们的修为到了什么地步?

法海作为圣人的三尸化身也对祖龙有所顾忌,他之所以对青白二龙下手,一是看中它们的血脉好,祖龙子嗣成长空间大,二就是它们修行时日尚浅,感觉的易于下手。

青白二龙虽然修为不高,但是龙族的傲气还是有的,岂会轻易就范,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青白二龙也不会什么法术,直接化为本体作战,它们的本体就是两条带着翅膀的巨蛇。虽是龙种但不是龙形。两条百丈的巨蛇张开血盆大口就要撕咬法海,法海也祭出擎天禅杖相抗,擎天禅杖由万年玄铁精心打造,佛祖开光,威力自是非凡。也成为他降妖伏魔的常用法器之一。这一战从天上打到了地上所过之处,山川破碎,星月无光。

两条蛇形的巨龙是凶猛非常,法海也是法力高深。巨龙是洪荒异种祖龙血脉,法海也是圣人化身。这一战旗鼓相当难分胜负。法海看双龙攻势迅猛,又祭出了伏魔印,伏魔印法海的独门法器,扁平如圆盘,刻有法术密语。伏魔印法力强大,能使妖怪现原形,更能妖魔之法术反击。伏魔印发出万钧之力对抗双龙的凶猛,双龙打的狂性大发,看着袭来的法宝伏魔印,不闪不避直接就用身体相撞,“轰”的一声巨响,伏魔印弹射而回,法海融在其中的元神受创,法海吐出了一口心血。双龙也不好受,伏魔印自有千钧之力,硬撞得后果就是,身上几处龙鳞脱落,血流不止,心血翻涌。

法海又祭出了他的紫金钵盂,钵盂飞到了空中变得数十里见方,一下子罩住了两条巨龙,钵盂发出一道金光想要将双龙收入其中。双龙竟然扛不住钵盂的吸力被收了进去。钵盂收了双龙回到了法海的手中,法海正要用符镇压,突然钵盂又变大了,而且越变越大拖出了法海的手,飞到了空中。体积还在变大,已经涨到了数千里见方,还在疯狂地成长。长着长着突然一声爆裂的声音,整个紫金钵盂炸了开来。

两条巨龙再次脱困,原来它们被钵盂收了以后,身形就在钵盂里一只成长,直到钵盂跟不上它们成长的速度,被撑破为止。双龙被收觉得是奇耻大辱,更是火冒三丈。法海接连被毁了两件法宝也是怒火攻心。

双方都是打出了真火,一边大都一边追赶,不知不觉的来到金山寺地面。法海看到有一大的寺庙,便想要去借力,在空中大喝道:“金山寺僧众,我奉阿弥陀佛法旨降妖除魔还不快快相助。”寺中一众僧侣虽不会高强的法力,但是都会诵读经文,一个个盘腿而坐,高声宣读经文。法海有了经文的加持一下子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越战越勇。

两条巨龙,青色的是木属性,白色的是水属性。白色巨龙天生就有控水能力,一看金山寺山下就是一条大江,心中甚悦,一声龙吼,跳入江中。运用控水之力借江中之水欲水漫金山。江水全部冲天而起一下子就漫到了飞在空中的法海脚上,法海急忙拔高了身形。他能飞金山寺不能飞,寺中的和尚不能飞。一时之间,滔天的大水涌入金山寺,哭喊之声不绝于耳,生灵涂炭。水漫金山!

法海看到两条巨龙越战越勇,便有了退却之意,起身就飞向了远方,对寺中的和尚不管不顾。两条巨龙战出了真火,岂会善罢甘休,一路追赶就到了杭州地界。

杭州繁华,人烟稠密。自然很多人看到了天上的战斗,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两条龙疯一样的进攻,不给法海喘息的机会。法海手忙脚乱之下抛出了伏魔金刚杵,金刚杵是法海降妖伏魔的终极杀器,被刺后轻则损失千年道行,重则当场毙命。是佛门轻易不用的法器,此物平时需用印满密语的法布包裹,金刚杵一出必见魔血。但是对于法力的消耗也是巨大,法海接连不断的战斗法力本就消耗不小,此法宝一出,他更是脸色苍白。

伏魔金刚杵自是威力不凡,在空中和双龙互相攻击了几个回合,双龙的龙爪、下腹等几处都受了或轻或重的伤,龙血喷洒。

法海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把自己的遭遇汇报给了本尊。准提佛母知道了法海的处境,从西天极乐净土中抛出一座宝塔,抛往了下届。这座塔就是我收了的宝莲佛岩塔,这座塔用的材料有:阿弥陀佛用十二金莲的莲子在八宝功德池里培养出的六金莲;有阿弥陀佛悟道成圣时身下被佛光感染的的山岩;还有几种珍贵的炼器材料,所以才能练就顶级后天灵宝。

法海祭出了宝莲佛岩塔,立刻就限制了两条巨龙的行动,它们还在奋力的抗争,但是就是挣不脱塔中射出的金光,法海趁机又祭出了法音金钹,法音金钹发出的声波专伤元神,一刻钟的时间就把两条巨龙的元神打碎了。

两条龙切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法海将它们收到了宝莲佛岩塔中,他避免被龙族发现,尤其是祖龙不是好惹的。他就在西湖的雷峰塔里开辟了一个


状态提示:111.白蛇青蛇{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