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回到唐朝当王爷>凉州行第六章 坑了李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网游之天下无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算是现在凉州城的风貌。

山很高,就像利刃一样,直指苍天。

风很大,卷起漫天黄沙,迷糊了眼睛。

在陈华眼中,弹丸大小的凉州城在这样的风中,就像沙漠中的一堆岩石,几乎只能看见规模不大的轮廓顽强屹立着。

陈华的运气很不好,在回凉州的路上,他们遇见了沙尘暴。

“这该死的操蛋天气,春天和秋天,整天都是沙尘暴,大军集结在城内,根本就受不了,何时才是个头啊。”吹得灰头土脸的杜荷,一遍咧咧骂着凉州的鬼天气,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身后瘦马上奇怪的陈华。

“嘿,华哥儿,你那带在嘴上的白色罩子,真是奇特,连这黄沙都能挡住。”杜荷羡慕地看着陈华嘴上那个白色的罩子,再看看自己的骑兵队伍,灰头土脸,像一群黄唇鱼,他又想骂这凉州天气了。

他是大纨绔,现在也遭这种鸟罪,心里非常不爽。

前面的杜荷和那支骑兵已经在黄沙里洗过澡了脸花的不行,陈华再看看自己,全副武装,身上批的是老魏的披风,嘴上带着从军旅包中拿出来的防尘口罩,沙尘暴对他不过小菜一碟。

陈华庆幸穿越到唐,老天把军旅包留给了他。让他在这群还不懂得如何使用口罩的古代人面前稍稍找到点优越感,道:“兄弟以前常随家父来往西域经商,西域地方沙尘暴也是繁多,所以就准备了这玩意儿。”

“原来这玩意儿来自西域。”杜荷眼睛一亮,心想回去也做一个,以后再也不怕嘴里吃进沙了。

做口罩的事情很简单,随便找几个会针线的绣娘都能够做出来。陈华也懒得在这件事上说教,眼见若隐若现的凉州城近在眼前。他拢了拢口罩,溜着马,随骑兵顶着漫天黄沙,一路前行。

因为战事,边境的贸易也变得销匿。让以往在丝绸之路上拥有丝绸重镇四凉古都的凉州,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城门口,没有出塞的商队车马,没有游吟的诗人,守门的士兵龟缩在皮甲内,都在抱怨凉州的操蛋天气,压根就没心思盘查进出城门的零星路人。

正当守城士兵,有气无力,纯粹是站岗混过一班算一班时,穿越了沙尘暴的杜荷等人,终于带着那队骑兵,来到了凉州城下。

这突然出现的一支骑兵,让城门前的士兵稍微有了点当兵的样子,定眼一看,居然发现走在前面执旗手扛着的那展绣着“李”字的龙骑。

“是杜参军,兄弟们,参军回来了,他肯定带回来了域外高人。”看见那支已经逼近城门的骑兵,为首那个才从黄沙中洗过澡的将军,脸熟,那不就是昨日出城迎接域外高人的杜荷杜参军么?

听说昨日参军奉命出城迎接高人,难不成已经归来了?

守城的士兵立刻沸腾起来,杜荷回来的消息,经城门口宣扬,一下子向着凉州城里传递开来。

杜参军回来了。

参军身后,还跟了位穿着青衫的书生,莫不成那就是域外高人。

凉州三军有救了,羌人的死士,此刻不过是渣渣。早日攻打吐谷浑,早日可以回长安抱老婆孩子了。

高人就是不同,优哉游哉骑着马,嘴上带个白色罩子,据说用来防沙尘暴。比起参军等人的狼狈,高人就像会变戏法似地,出奇的干净。

这群关中来的子弟,潜移默化中已经把陈华当成了他们回家的救星,谁也不想待在凉州和吐谷浑僵持着,那这场战争会打多久啊?十年,二十年,对他们是很残酷的。

城门口士兵亲眼目睹高人已来的事实,经过一层层的传递,终于传到城中都尉府上李靖所在的地方。

“华哥儿,终于到了。”到了凉州城前,杜荷飞快跳下马往城里钻,因为沙尘暴吹不进城,他这一路也受够了,很恶心这些黄沙粘在身上。

陈华也跳下马,仰头看了眼用石头和粘土垒起的城墙,并不高,约莫三丈。墙头上同样绣着金色“李”字的龙骑招展有力,难道是欢迎自己的到来。冥冥中来到了华夏国最具影响力的唐王朝啊,上有圣君,下有贤臣,战有武将,四夷臣服,这璀璨的时代,似乎就应该出现自己这种拉风的人。

无耻地幻想了下,陈华终于迈着坚实的步子,在众目注视之下,进了凉州城去。

算算时间,李靖也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了吧,他倒真是能干,一大把年纪了,还在为开拓唐王朝的疆土奔波劳苦。想来也对,唐朝那十几位开国公,大多是老骨头了扛不起刀枪,如今后续无人征战正是青黄不接的过渡期,他上战场,估计是被老李逼的。

走在凉州城中,陈华满脑袋都在刻画那个常出现在明神武的李靖大将军。他在想,等下见面自己要不来一句“李将军,在下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陈华觉得太俗气了,干脆整点霸气的,要不豪气地说“将军仪表堂堂,乃国之栋梁,晚生真是相逢恨晚”。

对,英雄都喜欢这种霸气的话,还带拍马屁的。

就在陈华想等会儿见到李靖时的开场白时,他们已经到了都尉府。

李靖任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因为最近军情受阻,留在凉州城都尉府中办公。从这里发出的军令,必将成为整个凉州三军马首是瞻的命令。

都尉府前,有兵士守门,因为杜荷


状态提示:凉州行第六章 坑了李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