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重生之跃龙门>227.第227章 读书人的好处(下)

托‘人民政府’头两个字的福,地方上只要一出现什么自然灾害,上级政府哪怕再财政紧张,也总会下拔救济粮款、号召并不富裕的城市居民捐款捐物。

两个月前,同古爆发三十年一遇的大山洪,省市两级下拔了几百万斤的救济粮和一部分救济款和好心人捐助的衣物。不过,这些下拔的东西,能不能及时发放到受灾人群的手里,或是能不能全部发放到位,这事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反正据乡上干部说,因为临川、高安那边的新粮还没上市,所以救济粮还没拔下来,现在只免除每家每户今年的公粮。天知道一个泱泱大国,一个人口几百万的地区,区区几百万斤粮食,还得等新粮上市才能下拔是怎么回事。也只有天知道,等到新粮上市后,下拔的救济粮还有什么救济的意义?

黄泥坪李家这次运气不错,救济粮款虽然没下拔,但负责救灾的孙乡长有过专门的吩咐,因此他们今年的公粮被全部免除了。乡长大人的吩咐,民政所的人当然要重视,今天特意来落实领导指示。

一脸精明像的游学理就是告伢的堂公公、游学权的大堂兄,也是村上的支书,知道李家现在是李传猛牵头,见他来了连忙把免除公粮的凭证给他。

“传猛,这是乡上下发的凭证,你们七家受灾严重,特意免除九三年传健、传林家全部,你们其余五家80的公粮。到时候,你们拿着直接去粮站抵销公粮。”

宿醉未消的李传猛以前跟游学理关系不错,笑呵呵地接过七张盖了公章的凭证,随手递给刚赶来的大堂弟,让他安排哪个弟妹到时候去处理。现在李家不靠这点东西了,可白送的东西不要白不要,一家一户能免上千斤公粮呢。

“多谢多谢,学理阿公(山里人经常跟小孩称呼长辈、亲戚),昨日人多没招待好,今日无论如何要再吃两盅。”

昨天让这几兄弟灌翻了的游学理哪还会答应,连忙道:“莫莫,村上还一堆事,这几日给大家核实受灾情况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吃酒?等家仁、家义去读书时,我过来送茶钱,我们再好好吃一顿!哦,这事是孙乡长特意交办的,莫出去到处乱说,晓得不?”

得了便宜就要卖乖,嘴里还呵着酒气的几兄弟,连忙道:“晓得晓得”。

晓得个鬼,看这几位醉意未消的样子,游学理就知道他们不晓得,连忙叫自己那懂事的外甥孙。孙乡长特意做了这么大的人情,就要去感谢感谢人家,人家不在乎送多少,在乎的是李家人眼里有没有他那位大领导。要是不去的话,日后再有什么好事,就不能怪人家不关照了。

“哎,家明呢?我还有事寻他呢。”

“家明?家明,家明!”

正在楼上看书的李家明,起身到吊楼上看了一眼,连忙小跑着下楼。这位堂阿公跟亲阿公关系很好,对他也相当不错,以前在银子滩读书时,碰到中秋、端午时,会给他月饼、包子吃的。就连每年的木材砍伐指标,大伯他们十年有九年不能足额发放,但自己家的可从没少过。

“学理阿公,你寻我有事?”

花甲之年的游学理还真喜欢这个嘴巴甜的堂外甥孙,经常将这外甥孙榜当样教训那些后辈子孙——本事不硬就要身段软。

“家明,你跟孙乡长熟不?”

若是别人问,李家明扯虎皮还不至于但肯定会默认,可自己堂阿公问,他也小声道:“不是很熟,我跟张卫民的儿子关系好,跟着他叫张建军作三叔。以前在张建军屋里吃饭、玩时,见过孙乡长几次。阿公,你寻孙乡长有事?”

“没事没事,好好读书,以后考上了大学,阿公来吃酒!”

“嘿嘿,等我考上了大学,阿公可要给我开祠堂哦!”

“那是肯定的!到时候,阿公还得把新竹叔的坟大修一次,赶只猪上去杀!”

游学理鼓励了这个争气外甥孙几句,又跟李传猛他们打了个招呼,骑着他那辆旧摩托和乡上的干部走了。李家祖坟葬得好啊,还是新竹叔有眼光,当初看中了孤儿寡母的传林,硬要把月妹嫁过来。要是家明这伢子真有出息,能把告伢他们都带出去,游家祖坟也会冒青烟喽!

送走了这位堂阿公,李家明问了大伯几句,知道了阿公的来意。遭了这么大的灾,上头真的会到年底才下拔救济粮款?恐怕那些粮款早就下拔了,只是暂时被乡上扣住了,想从中截留一部分。他老人家是想走走路子,看能不能多搞个三瓜两枣。

当然更重要的事是提醒下自己,免除所有的公粮可是个大人情,恐怕银子滩除了村支书和村长外,其余的村干部也得不到这好处。得了人家的好处,就得去感谢一二,莫让人家白做人情。

这么浅显的事,习惯以小人之心度人的李传健自然也能猜到,以前这样的好事哪有自家的份,即使有也只是老三家能拿到,谁让他是游家人的女婿呢。今年能拿到这些公粮减免的好处,那是两个儿子争气考上了大学,家明又跟孙乡长有点关系,否则又得被村上截留了,灾受了但公粮得照交,最多是少交点!

送走了两位乡上干部、及陪同来的游学理,还一人塞了一包扎着红纸条的‘白沙王’烟,仿佛不懂这些的张象枫才不满道:“大哥,我听我姆妈屋里的人讲,修水那边都拔了救济粮,一家一百斤还有十斤化(猪)油呢。”

新弟妹是罗坊人就挨着修水,当然能听到修水那边


状态提示:227.第227章 读书人的好处(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