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时代巨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修桥补路
等候。

林风对此也是无奈,之前哪会知道自己回一趟老家,居然会让当地政府有这么大的反应?

他还是小看了地方政府对他这个新鲜出炉的亿万富豪的重视程度。

既然叫王家村,村里的村民自然大多姓王。

林家在王家村也不是老户,据说当年林风爷爷兄弟三人,在三几年的时候,为了逃避战乱,从南方一路逃到这里,看这里偏僻安宁,这才落户在此。

如今快70年过去了,三兄弟各自繁衍下来,都有一大堆子女,除了外出和远嫁的,如今留在村里的林姓亲戚,也有十几户人家了。

林风没有急着进村,他走了两步,望向村外瓜地不远处的渭河,河对岸高耸起的路堤,就是一条铁路。

其实王家村的交通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恶劣,如果村口的河边能有座桥,过了桥不远处就是火车站,虽然是支线铁路,但无论是向西去天水,还是向东南去宝鸡,都非常便利。

林风记得小时候,曾经有过一座木头搭建的简陋的便桥,后来听说是渭河发大水,给冲没了。

村里穷,没有修桥的钱,后来想了个办法,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在河两岸各树了一根石头柱子,连上铁索。

每当有人走铁路来村子,下了火车后,村里人去接,都是拿着滑轮和绳索挂在身上,拉着铁索过河,然后接到人后,把滑轮绳索绑好,一路滑过河去。

林风小时候回来家,就被叔叔们这样接过几次。

小时候林风还觉得刺激好玩,长大回想,才发现这样有多危险……。

毕竟不是游乐场里那种经过严格测试和材料的设施。

就那么两根石头柱子,随手绑的绳子和铁索,万一失足落入渭河,一个浪头就被卷没了……。

过了几年后,林风再回老家,就再没见过村民滑索过河,听说就是有人落水身亡,乡政府禁止了。

只是这样一来,王家村对外交通,就只有山路了。

有车还好,没车的话骑自行车,村里人要走几个小时,才能到附近的镇上。

在林风记忆中,似乎穿越前,这里始终没有修一座桥……。

这事儿有这么难吗?

林风随口问来到他身旁的那个自称姓王的麦积的区长:“王区长,如果要在这儿修座桥,大概费用是多少?”

好嘛,他忽然来这么一问,这位区长也不知道,忙回头看跟在身后的镇长,有点肥头大耳的镇长又一脸茫然的去看乡长……。

最后还是王家村的老村长出来解围:“我们曾经请人帮忙算过,这条河枯水期的时候大约20米,汛期宽度超过50米,如果要建一座长80米,宽3米的水泥桥的话,至少需要6、70万。乡里、镇里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似乎忽然间才想到眼前这个林家的娃儿听乡上、镇上这些领导说,是大富翁。眼中顿时冒出了亮光,嗫嚅着想说什么。

他多希望能修一座桥啊,村里的人每次出去就可以少走几十里的山路了。

林风转头看着林卫东:“爸,咱们帮村里修个桥吧!”

林卫东也是经历过当年滑索过河的,点点头,欣慰的看着儿子,说道:“嗯,应该!现在咱们家赚了些钱,也该造福乡里了。“

林卫东和老村长认识,笑道:“王叔,您别急啊,这个桥我来帮咱们村里修!”

老村长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连连点头:“那敢情好啊!你们老林家出息了,好啊!”

林风来之前和父亲商量过了,回老家,无论是对叔叔、姑姑们,还是村里,都由林卫东出面给于资助。

毕竟林风是小辈,怕那些叔叔姑姑们不好意思张嘴。

老家村里的这些长辈,生活都非常艰难。

在林风记忆里,还要等好几年后,村里开始承包苹果园,他们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林风暗想,难道要提前帮他们出主意,改种植苹果?

那自己岂不是抢了潘石屹“潘苹果”的名头,成了”林苹果“?

……

林风的老家行程,除了看望了奶奶,还由林卫东出面,承诺给村里捐赠100万,修一座桥,再捐赠50万,修补村里孤寡老人的房子,村里的道路,以及村口到县道之间坑坑洼洼的土路。

另外林卫东也给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每家10万现金,让他们开阔思路,无论是承包果园、还是种植木耳,走一条自主致富的道路。

赡养奶奶的小叔家,林卫东额外多给了10万。

奶奶岁数大了,身体不好,就愿意在村里待着。林风小叔倒是对奶奶照顾的很好,林风也放心。

当然,林风怕镇上和区里眼红,也承诺让区里好好规划一下,合适的时机,会在麦积地区投资兴建苹果园,也算没让这帮人白跑一趟。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虽然有句非常悲观的古话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但林风始终认为,修桥铺路,是积德行善。

他重生一世,力所能及,也算为家乡做一点好事吧。

在王家村休息一夜后,第二天为爷爷上坟后,林风一行人返回天水。

在天水停留了一天,主要陪姥姥说话,中间与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见面,承诺有机会一定为家乡多做贡献,并邀请领导到京城时,去梦龙和风行公司参观做客。宾主皆欢。

随后,林风返回兰州,与父亲再次商议了现在开始做商业地产方面的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准备,等待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二章 修桥补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